2024年08月19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吴文化博物馆

多种方式讲故事

□ 本报记者 邰子君

白天,参观“定州——九州咽喉”“荆州——千里江陵”两场展览,看吴文化博物馆从讲述吴地文化到展现中华文明的实践;入夜,赴悦读沙龙之约,与专家学者围绕展览主题面对面交流,了解展览及文物背后的故事……炎炎夏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吴文化博物馆热度颇高,游客争相打卡。据统计,暑期以来,该馆工作日日均接待观众近2000人次,周末日均接待观众3000人次左右,其中,35岁及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近七成。

自2020年6月开馆以来,吴文化博物馆开展了丰富的创新实践,成为很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心里最好的中小型博物馆之一。今年5月,吴文化博物馆入选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考古探吴中”常设展以当地考古发现串联吴地甚至江南历史;“风雅颂吴中”常设展从风物、人情、地理再到雅颂的传承,讲述吴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山水舟行远——江南的景观”展览,呈现江南山水城林景观变迁、人地关系演进……开馆以来,吴文化博物馆通过一系列精品展览,深入浅出讲述吴地故事,成为各地观众了解吴文化的重要窗口。

“我们的特色就是围绕江南文化、吴地文化做文章。”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说,博物馆一直把传播本乡本土文化放在心里面,开馆以来做的40多个展览中,约三分之一与吴县、苏州、环太湖地区或江南地区有直接关联。比如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推出的“树碑立传:吴中古树名木的故事”展览,该场展览筹备了3年多的时间,以吴中古树名木故事为核心,以明清时期相关城市所辖的吴中范围为据点,通过“为树立传”形式聚焦本乡本土长期以来不被关注的“树”的命题。

不过吴文化博物馆并非“死守江南”。眼下,该馆分别联合河北省定州博物馆、湖北省荆州博物馆主办的“新九州”系列特展之定州、荆州两个展览正在展出当中。该系列特展通过“九州”这一地理与文化符号的象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立体呈现中华民族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陈曾路介绍,在做展览时,他们很关注如何讲述从江南到中国各地甚至亚欧大陆的地域文化。“新九州”系列特展就是希望通过联动一群有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馆,以小切口切入,微观呈现中华文明。“除中国历史的展览外,开馆以来,我们还推出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展、和·合——中韩民间绘画交流展、亚欧大陆古代文物精品展等特展,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

吸引年轻观众纷至沓来的不仅是有特色、有交融的多元文化,吴文化博物馆讲故事的形式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学术讲座、悦读沙龙、市民考古、线上直播、博物馆之夜、博物馆演绎……在这里,有趣多样的社教活动让观众参与感大大提升,也让文化更加触手可及。

悦读沙龙是吴文化博物馆2020年末开始推出的一项特色活动,沙龙主题围绕馆内特展展开,邀请国内的中青年学者以及相关著作作者,围绕与展览有关的历史、考古、艺术、文学等话题,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丰富的互动、轻松的氛围让每场沙龙都人气爆满。

悦读沙龙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更多人能参与其中,沙龙也采取了“线上+线下”的形式,在微博、视频号等平台进行直播,每场网络观众量达1至3万人次。此外,沙龙还与诚品书店、古吴轩出版社等单位进行联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演绎社则是吴文化博物馆面向公众招募的公益性社团,自2021年6月成立以来,演绎社已完成以馆藏文物“双鸾瑞兽纹铜镜”“银槎杯”为原型的原创剧目《身临其“镜”》《寻槎记》《水》的编排,并通过馆内“演绎小剧场”“国宝之夜”、馆外“太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开展演出。“这样的夜间沉浸式体验还是第一次经历,孩子比以往到博物馆看展更兴奋,希望经常有这样的活动。”观众张文瑾在带孩子看完《身临其“镜”》演出之后说。

“创新发展是每一个中小型博物馆需要思考的问题,这4年多来,我们也愈发认识到创新是必经之路。”陈曾路介绍,吴文化博物馆坚持把科技应用全链条镶嵌到所有工作中,采集文化数字遗产、制作非遗数字地图、推出主题数字展览。同时,创新人才制度,以企业模式开展博物馆常态化管理,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担当、能干事的博物馆技术业务骨干队伍,很多以前没有做过展览的年轻同事,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从独自执行展览大纲到项目协调,再到布展等工作。此外,吴文化博物馆还坚持打造“产业友好”博物馆,把博物馆场景与更多产业紧密结合,与酒店、书店等业态创新合作,讲述更美妙的故事。

2024-08-19 吴文化博物馆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6995.html 1 多种方式讲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