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近日发表题为《文明是旅游的“必修课”》的评论指出,文明是管出来的。整治旅游不文明行为,各方面推出了许多针对性管理办法。把措施落到实处,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事后惩戒不如事前劝诫。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违法违规成本相对较低,且有的不文明行为造成的破坏是不可逆的。这提醒我们,相关单位应把监管工作做在前面。坚持约束激励并举、服务引导并重,兼顾管理需要、游览心理,推出柔性管理办法,对于涵养文明习惯多有助益。
“要线上线下合力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一些地方出现的“不合理低价游”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对此,《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指出,目前,老年群体出游热情高,时间金钱相对宽裕,但信息获取受限、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很容易被“不合理低价游”组织者“盯上”。对此,应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细化“不合理低价游”的认定标准和处罚规则。电商平台应强化旅游产品的审核,对直播间上架的不合理低价团、虚假低价游信息等要及时下架。
“‘小份菜’价格更为亲民,可以降低游客的消费门槛,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小份菜”进景区。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区积极推广“小份菜”,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展现其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担当。当游客感受到景区对环保的关注和行动时,他们会对景区产生更好的印象和评价。这种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