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将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带来了大量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场景,创造了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和文旅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教育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文旅融合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文旅融合带来了大量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场景和丰富多样的文化素材。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助力下,这些素材能够更便捷地被引入课堂。教师可以获取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介绍、文化活动宣传内容等,用真实生动的案例丰富英语教学。教师可通过智能设备展示国外著名文化旅游胜地的英文讲解视频,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借助数智化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开展虚拟文旅体验课程,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情境。数智化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通过网络搜索英语资料,参与在线英语文旅交流社区,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分享观点和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文旅融合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在数智化时代,文旅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影响着高校英语教学,并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生需掌握文旅场景中英语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能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有效交流,还应拥有创新和应变能力。此外,文旅融合要求教师变革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在文旅场景中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引导其理解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流技巧,为其在文旅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数智化转型的路径
(一)建设高效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建设高效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实现高校英语教学数智化转型的基础。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和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共同打造集课程学习、资料下载、在线测评和学习互动与反馈于一体的文旅英语数字化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和学习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构建智能化教学模式
智能化教学模式是高校英语教学数智化转型的核心路径。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英语趣配音或豆包等智能化教学工具进行课堂互动、教学设计和学生管理,从而建构智能化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学生可以进行口语练习和发音纠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文化和旅游活动的模拟情境中进行语言学习。此外,智能教学模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三)推动跨学科融合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应注重跨学科融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英语教师应积极与计算机科学、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师合作交流,通过参与联合教研活动,深入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将其融入英语教学。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文旅英语教材,结合大数据分析旅游行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特点,从而调整教学重点,设计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英语文旅项目。同时,学生通过参加项目,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高校英语教学数智化转型的关键。高校应加强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最新的数字技术应用、智慧教学理念与方法,以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教学能力。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设沉浸式英语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的文旅场景中感受英语的实际运用。此外,高校还应该鼓励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化和智能化教学模式,总结和分享教学经验。
(五)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数智化转型的重要途径。高校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外优秀的教育机构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的英语教育资源和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应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培训,了解和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交换项目、国际实习和短期访学等国际文旅实践活动,在真实场景中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其竞争力。
总之,文旅融合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动力。高校应充分把握这一机遇,积极探索创新,实现英语教学的转型升级,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校英语教学将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数智”之花。
(孙颖,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英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