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华章
全国旅游发展大会近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重庆文旅系统正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融入和助力旅游强国建设,以超常规举措扎实推动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地,西部旅游融合发展引领地。
一是迭代升级全市旅游发展体系。围绕“六个区”建设目标任务,加快推动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全面提升文旅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贡献度;与时俱进、深化拓展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建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现代旅游业体系,让旅游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制定出台交旅、文商体旅、农文旅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三峡游轮、两江游船及洪崖洞、磁器口等景区提档升级,出台景区转型升级等举措,着力丰富旅游业态,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旅游产品;深化川渝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景区度假区管理体制优化等重大改革,全面提升旅游发展活力。
二是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标志性成果。加强川渝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平台对接、利益共享,加速形成标志性成果。携手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升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双核能级,加快特品级旅游资源项目高效转化,着力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集群;联合拓展客源市场,依托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大力实施引客计划,加快培育川渝联动精品线路;合力提升品牌形象,联手做大做强重大节会、展会、赛事等平台,加强两地媒体平台相互链接和信息互动,共推魅力都市、熊猫故乡、壮美三峡、巴蜀文明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形象;协同优化旅游服务,聚力打造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打造区域旅游美食品牌,丰富文旅消费场景,优化交旅融合,提升快旅慢游水平,推进旅游市场联合共治和执法协作,共同营造放心舒心旅游环境。
三是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推进区县文旅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有效支撑、部门多跨协同,深化实施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加强城乡旅游市场有效互动,培育打造一批旅游名县(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持续做靓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等文旅名片,做强世界级景区和度假区、世界内河游轮集群、红色旅游高地、遗产旅游胜地、世界温泉之都等旅游精品,提档升级两江游、三峡游轮等特色产品。培育和运用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发展,推动旅游与交通、农业、商务、体育、科技、教育等跨界融合,培育打造研学、银发、冰雪、探险、城市漫步、低空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创建一批演艺新空间、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创新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实施品牌创建行动,推出一批巴渝民宿、重庆好礼、重庆好剧等特色文旅消费品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创新发展,提升项目运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致力提升重庆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守正创新,拓展全媒体传播渠道,适配互联网语境,讲好重庆故事,建立正向“流量池”;强化“小事件大营销”“多渠道组合营销”等新营销方式,精准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客源市场,创造性开展营销推广活动;主动服务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加强与东盟、日韩、欧美等重点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文旅交流协作,持续举办“新加坡·重庆周”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加速推动渝新双向游;推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渝联动获批实施,深耕港澳台、东南亚等境外重点市场,开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户重庆,着力打造国际旅游枢纽城市。
五是全面提升旅游市场治理水平。优化部门协同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涉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快推进数字文旅建设,完善“景区拥堵处置”“旅游投诉处置”一件事响应机制;加强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出封桥让路等暖心举措,提升境外游客通关便利性和支付服务便利度;推动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利用,营造旅游健康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健全旅游市场信用体系,维护良好旅游秩序;加强文明旅游引导,开展文明旅游示范创建,弘扬“文明有礼”旅游风尚。
(作者系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