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析

我国有大量红色文化遗产,包括革命旧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有形资产,以及口耳相传的英雄故事、革命精神等无形遗产。这些红色遗产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地,是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富矿,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鲜活而深刻的教材。

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首先,要充分整合资源,构建体系。高校应系统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但不限于革命遗址、纪念馆、文献档案、口述历史等,构建起一个覆盖全面、层次分明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体系。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便于师生查询与学习。其次,要加强课程嵌入,强化情境体验。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嵌入思政课程中,将实地考察、视频资料、历史文献阅读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设计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讨论课题、研究课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旅游实践活动,如红色基地考察、体验“重走长征路”主题线路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情境,加深对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的理解,通过情境教学,提高教学的参与度和情感共鸣。再次,要引入专家进行深度讲解。邀请革命历史研究专家、亲历者后代、优秀讲解员等进入课堂,通过讲座、访谈等形式,提供专业且生动的红色文化讲解,增强教学感染力;鼓励学生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如编写剧本、拍摄微电影、绘制图画、撰写心得体会等,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与红色文化产生情感连接,激发其传承红色基因的动力。最后,要持续进行优化评估反馈,加强校地合作共享。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机制,定期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师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置,确保红色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思政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纪念馆等的合作,共享红色教育资源,联合开展教学研究项目,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地方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红色文化进课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融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要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现有思政课程大纲,通过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比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组织学生参与红色主题的辩论赛、演讲比赛,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要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评价体系。探索开设红色文化特色课程或模块,如“红色经典与思政教育”“红色旅游与文化传承”等,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核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道德修养及社会实践能力,确保红色文化教育取得实效。最后,要强化实践体验,营造文化氛围。要建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纪念馆、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通过现场教学、志愿服务、口述历史收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认识。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元素,如举办红色文化节、红色主题展览、红色电影展播等,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使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鲜明底色。

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社会实践课堂。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创新性和实效性并重的教育实践。首先,需要完善红色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结合思政课程内容,设计红色主题的社会实践课程,明确学习目标、实践活动安排、预期成果及评价标准。课程设计应覆盖红色历史遗址调研、红色故事收集、革命精神学习等多个维度。其次,要加强红色基地合作共建。可与院校周边或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景点、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将其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实践,参与基地的解说、服务、研究等工作。也可在红色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地讲解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历史事件,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最后,要进行项目化管理,加强成果展示与分享。可以实行项目化管理,鼓励学生围绕红色文化主题申报社会实践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调研报告、纪录片拍摄、微课制作、红色文化传播方案设计等实践活动,提升实践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同时,设立红色文化成果展示平台,如在线展厅、校园论坛、微信公众号等,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社会实践成果,促进知识分享与经验交流,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既重视过程评价也关注结果评价,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创造辉煌成就的历史见证,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主体要齐心协力,用心用情将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好、运用好,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王瑶,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渭南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游客感知的陕西旅游目的地选择属性研究”(501-201122148)。

2024-05-28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5282.html 1 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