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赵洵
当春秋时期便享有盛名的黎锦编织进了现代人的裙摆,当运用椰雕技艺制作的钥匙扣成为游客的必买爆款,当传唱百年的海南渔歌变成流行歌曲,当吃一口老爸茶成为融入海南烟火的标配……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等理念的引领下,海南创新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让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同时也赋予旅游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让游客玩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更深层次、更多维度地感知海南多彩的本土文化。
承载海洋记忆
“琼州行船,初十二三子丑时流东,辰时流西……”翻开海南琼海潭门镇老船长们代代相传的《更路簿》,里面一笔一划记录着诸多海域的行船踪迹。生活在四面环海的海岛,以《更路簿》为代表的海洋非遗,体现了海南民众与海洋相伴相生的经验和智慧,承载了海南人的文化记忆,也带火了一个城镇——潭门。
琼海市潭门镇是海南渔业大镇,潭门中心渔港被列入国家一级渔港。潭门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赶海”缘起于潭门渔民特有的闯海气概与南海渔耕文化。潭门赶海节自2015年夏季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9届,逐步发展为特色鲜明、大众参与性强的旅游文化品牌。每逢赶海节,潭门都会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耍“鲤鱼灯”、开捕祭海仪式是每年赶海节的“必看项目”。
琼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潭门赶海节是旅游与文化全面融合的成果,它向公众呈现的是一种富有传承基因、消费要素、互动元素的文旅融合产品。
“每年赶海节期间,活动精彩连连,非常热闹,玩得也很嗨。”来自广西的游客沈先生是赶海节的忠实粉丝,他说,到潭门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千年渔港的美好风光,还能参观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感受渔民们“耕海牧渔”的独特生活,触摸南海文化的脉搏。
在海南临高县,西安游客何小姐的看海之旅也有新收获——唱“哩哩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高渔歌,是一种流传于当地渔民中的歌谣,以多用衬词“哩哩美”闻名。临高渔歌是海南汉族民间歌谣的代表,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海洋风情,内容大多与渔民的日常生活(如捕捞、天气、收获等)息息相关。“从远离大海的城市来看海,住在海边民宿听到渔民打渔归来哼唱的渔歌,真是太美妙了。我从渔歌中知道了很多海边人家的日常,对人与大海之间的联系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何小姐说。
融入海南好物
融入黎锦元素的书签、抱枕、腰包、雨伞、手机壳,运用椰雕技艺制作的钥匙扣、花瓶、笔筒、摆件,沉香系列精油、香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纹样风格,还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潮”味十足。今年春节,琳琅满目的海南非遗文创产品亮相“海南好物节”,受到市民游客青睐。“你们看,这个椰雕图案是五指山和椰子树,特别具有海南风情,可以做香薰,也可以当摆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椰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柯秋枫一边现场展示雕刻的过程,一边热情地向来往市民游客介绍手中的作品。
在海南省博物馆里的文创售卖区,来自广州的吴小姐和闺蜜被一款卡通米老鼠造型的椰壳蓝牙音箱吸引住了,“造型独特,音质饱满,真不错”。她们对各种海南非遗文创产品爱不释手,足足挑选了一个多小时,最终选定了椰壳小音箱和黎锦饰品。“真的太难取舍了,都那么精美,又漂亮又有文化内涵,眼花缭乱,都想买回家啊。”吴小姐说。
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陈达谞介绍,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上黎锦,他在保留传统纹样的同时,运用更丰富协调的色彩搭配,并加入自己的设计,让黎锦时尚起来。在他看来,“每一个来海南旅游的人,带上一条黎锦回去,于我们而言就是最大的传承和保护。”
制作黎锦、椰雕,又不止于黎锦、椰雕,传承人们从海南传统非遗工艺入手,融入现代审美理念,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时尚牵手,既延伸非遗独特之美,又兼具现代实用功能,使非遗更贴近消费者。
链接市井烟火
在游客心中,每一座城市都有味道标识。例如,说起北京,人们会想到嫩滑的烤鸭;聊到长沙,会想到香辣的小炒肉;提起重庆,会想到滚着红油的火锅;谈到广西,会回味带点酸辣的螺蛳粉……而在各地的特色美食中,凝结着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的非遗美食,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
老街旧巷,喧沸茶堂,一方桌,一茶壶,三五好友漫话无尽春秋……长期以来,吃老爸茶是海南最常见的市井画面。今年,海南老爸茶习俗这个极具本地特色的生活标签出现在海南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
恒兴发老爸茶店坐落于海口市振东街,趁着下午的悠然时光走进这家老街上的茶馆,点上一杯红茶,再来一个菠萝包,整个下午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古朴闲适的海南烟火气。这里不仅是本地人的休闲好去处,也成为许多外地人到海口必去的打卡点。
“我从小跟着母亲在老爸茶馆里长大,现在又以老爸茶生意为生,我对老爸茶这一海南习俗,可以说是感情深厚。”茶店老板陈勇说,几十年来,他见证了海南老爸茶的发展,老爸茶的种类从一开始只有茶和包点,到后来有上百种美味小食,茶客也从本地中老年人,扩展到外地游客、年轻人。
“将非遗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可以增强非遗的影响力。”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说,海南将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活态传承,打造非遗之旅线路、培育非遗旅游品牌、打造“非遗+”特色旅游产品,助推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的过程中出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