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府争相搞文旅花式“宠粉”,是“赔本赚吆喝”吗?对此,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指出,发展文旅产业,既要算有形的经济账,也要看到无形的财富。纵观近年来各大“网红”城市的走红,可不只是单纯地靠“吃吃吃”“玩玩玩”,更“留客”的往往是一地之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今年清明节假期,除了天水,大同、景德镇等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同样火爆。文旅“引流”若能带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出圈”,“宠粉”更“卷”一点又何妨?
“丰富品类、因地制宜、延长赏花时限,也就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赏花经济如何避免“闻香不过一时”?对此,《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赏花热”掀起春日旅游高潮的同时,也有人觉得大同小异。花期一过即进入淡季,难以延续热度。游客期待“走马观花”式赏花游向融入自然、赏玩结合的“沉浸式”深度游转变。各地可进一步立足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延长赏花经济链条、拓展赏花经济空间。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