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重庆潼南主动唱好“双城记” 联合四川遂宁共推旅游服务质量“焕新”升级

重庆市潼南区地处全国区域发展“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40分钟可到重庆主城区、1小时可到四川成都,是重庆、成都相向发展桥头堡。潼南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生态优良、风光秀丽,拥有大佛寺景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双江古镇景区、陈抟故里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杨闇公故里景区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世界宽谷”涪江旅游度假区、太安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两个市级旅游度假区,是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走深走实,认真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各项任务,与四川省遂宁市并肩携手、大胆创新,纵深推进机制共享、品牌共创、基础共建、营销共推、人才共用、监管共抓“六共”举措,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有力推动遂潼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两地共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48%;旅游综合收入300多亿元,同比增长56%。

一、机制共享,跨省联动取得新突破。一是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联合成立遂潼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具体抓,常态化推进试点工作。出台《遂潼联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其列上重要日程,作为工作重点。二是建立惠民便民机制。实施A级旅游景区门票互免、住宿优惠等政策;共建遂潼“一卡通一码通”平台,实现景区购票、图书借阅社保卡互通,惠及两地群众100多万人次。

二、品牌共创,城市推广取得新成效。一是联合创建特色IP。打造“郊游潼南 养心遂宁”跨区域文旅品牌,围绕这个品牌,整合主要景区景点资源,统一推出红色研学游、魅力乡村游、非遗实践游、休闲养心游、涪江风情游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丰富品牌内涵。二是联袂举办节会赛事。近年来,遂潼共同举办涪江中国年文化旅游节、“成渝地·巴蜀情”精品节目展演、川渝汽车越野赛等16个节会赛事,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三、基础共建,“交通先行”取得新作为。一是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开通跨省城际旅游公交、商务快客,实行公交一卡互通。积极推进渝遂高速扩容、南遂潼高速、涪江复航等重大项目,优化交通沿线站点布局,让游客畅游遂潼。二是实施标识标牌规范工程。对遂潼境内高速公路、景区景点和城市主干道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进行整体设计,统一规范;在高速路服务区、火车站、客运站等公共场所,植入文旅元素,打好遂潼一张牌。

四、营销共推,产业质效取得新提升。一是统一平台。整合遂宁文旅、文旅潼南等新媒体,组建遂潼文旅宣传平台,对两地重点景区、精品民宿等统一宣传。二是统一推介。举办遂潼旅游发布会、推介会,制作精品旅游画册,推出旅游攻略,打包打捆、线上线下一体化推介。三是统一营销。联合组队参加西旅会、重庆文博会、川渝文旅消费季等展会12场,共同推进遂潼文旅;利用旅游商店、非遗超市,互推互销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

五、人才共用,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一是育好人才。走出去、请进来,共建文旅人才培育和实训基地,联合举办导游(讲解员)和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3次,联合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培训4次,共同培育文旅人才。二是用好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整合两地人才资源,积极探索区域人才合作途径,建立遂潼文旅专家人才库,共吸纳200余名行业优秀人才入库,推进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抱团服务遂潼文旅高质量发展。

六、监管共抓,行业作风取得新转变。一是联合检查常态化。建立遂潼文旅行业应急事件处置、投诉举报处理制度,联动开展景区服务质量和安全生产检查10余次。二是联合执法一体化。联手打击“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办案经验等一体化互通。2023年,旅游投诉率下降30%以上。

(何礼兵,重庆市潼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24-03-1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92459.html 1 重庆潼南主动唱好“双城记” 联合四川遂宁共推旅游服务质量“焕新”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