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郝 宁
春节前夕,“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在拥有2800年历史的山西晋中平遥古城启动。自2006年创办以来,“平遥中国年”已成为颇具特色的品牌节庆活动。
正月初三上午10时,古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热闹起来。人来人往间,孩童手提灯笼手舞足蹈、欢呼雀跃,一家三口在“我在平遥等你”路牌边合影留念,沿街售卖的精巧龙年元素物件吸引游客驻足……古城在浓浓年味中焕发着生机。
在古城街道上,记者发现人群中一些身穿鲜艳服饰的女子分外显眼,街道两边也多了不少旅拍店。
来自河南洛阳的游客琚素芳说,她身上穿的服装是从旅拍店租来的,发型与头饰也是模仿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女性装扮。“感觉挺新奇,和我之前在洛阳体验过的汉服不一样。”
兴国寺旧址处有非遗市集。非遗项目葫芦雕刻的传承人张磊说,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寓意好,刻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图案的葫芦很受游客欢迎。
“今年古城里的年味更足,游客也更多。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游客邓先生告诉记者,还买了平遥牛肉和山西老陈醋。
夜幕降临,古城内高高挂起的一排排红灯笼亮起来,烟花在夜空中升起又散落,与千灯万盏共同点亮了平遥。卷着裤腿插秧的劳作者、行礼拜堂的新婚夫妻、热切攀谈的知己好友等造型的民俗花灯,让人眼前一亮,然而,最吸睛的当数体现龙元素的民俗彩灯。
“我觉得灯上面的‘福’字和‘春’字最有过年的感觉,这个龙灯也代表着龙年。”来自山西长治的小游客刘婉宇兴奋地指着面前的“双龙戏珠”灯组告诉记者,今年的灯会与去年相比多了一些科技感,灯的造型也更多了。
非遗巡游正在进行,背棍表演尤为引人注目。背棍表演者安卫英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在横坡赏灯会表演,游客对表演的反响不错,还有游客上前询问表演者的造型和棍子的材质。“很多游客对如何将小孩固定在铁架上很感兴趣,还有小游客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尝试了背棍。”安卫英说,看见游客这么喜欢背棍表演,自己也觉得开心。
在“晋商文化”灯旁,本地游客李春香与家人拍了一张合影。“平遥有很多非遗项目,我在太原上班,经常跟同事推荐家乡,也邀请大家来平遥品尝牛肉、栲栳栳等美食。”李春香说。
西游记主题民俗表演旁同样围满了游客;被人群遮挡了视线的孩童嚷着让爸爸再举高些;不同颜色的“龙”踩着祥云各有姿态;提着兔子灯的少女穿着汉服穿梭在“灯鼓”之间……在平遥古城,“年”的热闹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