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3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绵竹赏年画 福气带回家

□ 潘阳薇 本报记者 白 骅

“通过画展看到我们年轻一代后生有为,也看到我们国家蒸蒸日上,新年新气象。”大年初二,游客江红搭上了成都到绵竹的首班高铁专门来参观近日开幕的“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创作主场展示活动(以下简称“展示活动”)。

展示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实践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将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参展的151件作品是从前期全国选送的近5000件作品中评选出来的,60余件历届优秀作品及龙年生肖年画作品同时亮相。其中既有木版画、民俗画、农民画等形式,又有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作的综合绘画、数字绘画等。春节假期,展示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专程前来打卡。

“这个用了绵竹年画的什么制作工艺?”“沥粉。您用手触摸可以感受到线条的轮廓。”在展示活动开设的文创市集上,绵竹年画非遗传承人王官玲与市民游客热情互动。“我们对绵竹年画进行了传承创新,并推出了文创产品,希望有更多的人因为这些产品爱上传统文化。”王官玲告诉记者。

市集一旁的街道大鼓咚咚、锣镲震天、唢呐阵阵……绵竹年画节上的巡游活动开始了。身着盛装的巡游队伍“复刻”了绵竹年画《迎春图》的场景,“老鼠嫁女”方阵一路吹吹打打喜气洋洋、身背福袋的春官一边说着吉祥话,一边拿出象征“福气”的年画送给观众。

“之前只听过有年画巡游,没想到这么热闹有趣。”返乡过年的杨晓莉,听邻居说要参加绵竹年画节,也带着孩子一同赶来感受春节的浓烈氛围。

四川省绵竹市被称为“中国年画之乡”。记者了解到,集市中的许多年画产自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

执笔、蘸墨、细描、轻点……在位于孝德镇年画村“乡遇画里”文创社区的“农闲堂”里,当地村民正在俯身作画。经过一番精心创作,一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年画娃娃跃然纸上。在画桌一旁,整齐地摆放着已经完工的画作。

作为绵竹年画的发源地、传承地,绵竹深入挖掘年画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建设起了年画村,并通过搭建“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以“文创社区+大师坊”为载体,采取“五干一分”(推介部门干、平台支部干、培训协会干、市场公司干、订单村民干、收益大家分)的发展模式,带动全村2400余人参与年画系列产品生产制作,吸引会员单位14家,开发刺绣年画、年画折扇、年画玩具、年画办公用品、年画居家用品等30余个系列、1000余种传统年画及衍生产品。

在村民赖莉家的茶室里,游客正在煮茶品茗,好不悠闲。“产业强了,面貌美了,日子就像年画中画的那样好。”看到村里的发展机遇,原本在外务工的赖莉决定返乡创业,和家人一起将院子翻新打造成风格古朴的“茶空间”,其他空房融入年画元素做成主题民宿客房,颇受游客的喜爱。

文旅融合让村民有了新思路。为了拓宽增收渠道,村民纷纷在家门口建起了跑马场、花博园、水上乐园,开起了农家乐、民宿、乡村咖啡馆等,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

2024-02-1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8122.html 1 绵竹赏年画 福气带回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