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9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四川内江东兴区:稳步推进“厕所革命” 持续提升旅游体验

“东兴区旅游发展太快了,公共服务品质有了显著的提升。单从旅游厕所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前不久,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完成周末之旅的成都游客方志刚,对东兴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这样评价。

游客称赞的背后是东兴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结出的硕果。近年来,东兴区把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和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结合起来,持续提升公共厕所覆盖率、完善公共厕所设施,增强了到访游客的体验感和本地市民的幸福感。

强化保障 高标准推进改建工作

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东兴区紧紧围绕“厕所革命”各项部署和要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规范标准等方式,高标准推进全域厕所(含旅游厕所)的新建和改造工作,大力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政策方面,东兴区加大对“厕所革命”的支持力度,在厕所规划、用地、立项、审批、用水、用电等方面依法依规给予倾斜支持,通过土地、资金、税收等配套措施,全面推进厕所建设管理工作。

资金方面,东兴区积极构建财政投入与市场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公厕建设管理投融资机制。“在政府注入导向性资金的同时,创新投入机制,广开投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厕所建设管理。”东兴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东兴区还通过出台“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各单位职责和新(改)建设标准,确保全区“厕所革命”工作扎实高效推进。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东兴区在严格按照《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标准指导旅游厕所建设的同时,还充分结合“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不断优化全区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并对全区旅游厕所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将进度录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

量质齐升

全域覆盖率大幅提升

随着东兴区全域旅游持续走热,当地的“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形成了城区、景区、乡村“入厕不再难”的良好格局,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告别“厕囧”。

在东兴区东桐路大千路口不远处,一座干净整洁的公厕方便着往来行人。“2014年以前,这里还没有厕所。旅游项目的建设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一名当地居民说。

“城市扩展到哪里,公厕就要建到哪里。景区开发到哪里,哪里就要配套建设公厕。”在东兴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看来,公厕为“全域变景区”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当地还不断加大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力度,力争实现城乡同步同质发展。

东兴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厕所革命”实施以来,当地新(改)建了近200座公厕,其中,旅游厕所40座。

提升数量的同时,东兴区也十分注重公厕服务质量的提升。比如,当地的兰桂大道公厕设置了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避雨、歇脚等暖心服务,赢得了来往行人的称赞。

“我们还在全区公厕内大力推进家庭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及母婴卫生间等功能区的设置。”东兴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当地还加大自动人脸识别取纸机、休息座椅等设施设备的安装,充分照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充分彰显公共服务的关怀与温度。

此外,东兴区通过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行专人负责全日制保洁制度,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

提升内涵

让公厕成为新风景线

在推进“厕所革命”工作过程中,东兴区还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元素,积极将文化创意设计与厕所建设有机结合,着力体现公厕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力争让公厕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东兴区拥有张大千文化、范长江文化和‘千年的甜城’三张名片,蜚声中外。在新(改)建公厕的同时,我们注重把这些独特的文化融入公厕的风貌建设当中,不断放大东兴区旅游的影响力。”东兴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东兴区大千园景区旅游公厕,外观简洁古朴的厕所装饰着具有文化特色的饰品。东兴区桐梓坝大桥头十贤居建筑群建设了仿古建筑公厕,与古建筑群相互映衬。

不仅如此,东兴区还把文明旅游及新生活宣传植入公厕内部,例如,通过张贴文明旅游、节约水电、践行低碳生活提示等,向往来人群宣传新生活理念。

东兴区还在建设好公厕导视系统的同时,将公厕位置信息接入相关地图导航系统,实现了公厕电子地图全覆盖。

下一步,东兴区将对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要求,把公厕的完善提升作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重点来抓,不断提高公厕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提升市民和游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024-01-0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6812.html 1 四川内江东兴区:稳步推进“厕所革命” 持续提升旅游体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