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瑾瑶
高铁如箭,带着世人的梦想和期待,风驰电掣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把沿途的风景串成一条耀眼的珠链,高铁旅行也由此被缀饰得风情万种。也许,踏上旅途,体验高铁,并不仅仅是为了一种激情,更是为了通过这样和那样的发现,发掘自己生活中更为丰富的美好。
出发,首站杭州。我造访了慕名已久的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景点,意犹未尽,又在灵隐寺里悟道生禅心,小瀛洲上龙井煮冬茶,知味观中浅尝片儿川……“西子湖畔断桥中,翠堤白沙雷峰侧”,但萦绕心中的始终是青山相拥的那泓湖水。
漫步在湖畔,见湖水微澜,粼粼泛光。一池残荷,枯枝衰叶伫立,凋零的荷叶早已失去了取悦世人的盛颜,仅剩的莲蓬不甘地仰着头,似在承接冬日的雨露,一派“风掠枯荷飒有声”的景象。殊不知埋在淤泥深处的莲藕正积蓄能量,悄悄等待着春日的召唤,准备着苏醒复活,迎接生命的又一次勃发。伫立白堤,幽幽的是湖水,空蒙的是湖天,淡写的是远山,一幅大写意的水墨丹青。
于湖对岸凝眉翘望,远处的断桥像笼着一层轻纱。长长的桥身横卧波间,倒映在水中。断桥不断,被一汪如水的温柔轻轻拍打,越剧般委婉清丽。影影绰绰间,似有人撑着雨伞在桥上走过,伞下之人,是那个幻化成人形的妖媚女子吗?人影过处,云水天光处,桥似断非断,被洗濯的光影,映照着那段悱恻的传说。
许是雨天,游人不多,我们从平湖秋月至北山路,观景前行。因为迷恋雨湖的妩媚,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慢下脚步。秋荷已败,残荷尚存,无夭夭碧枝作衬、皎皎风荷为伴,但满池残荷自有一种傲骨的美,一种淡定不惊的气场。也许真正的风情不在红颜,而在料峭中坚韧的灵魂、不屈的力量。
雨意渐浓,林立在湖滨的咖啡馆、酒吧、情侣茶座,把周遭空气熏染得清香扑鼻,不时挑逗着游人的味蕾和嗅觉。近在咫尺,冬雨相邀,不少游人便闲坐观景,凝眸、回神,挑一张圆桌,捧一杯龙井,让心在一方幽静的空间沉醉。“两岸咖啡”,就这样闲逛而入,抬步上楼,两张圆桌,不知是为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还是此间更适合香茗一杯。我们没点咖啡,要了三壶茶,绿茶、花茶、果茶。在水中放入几瓣茶叶,随着水的注入,绿色嫩叶慢慢伸展,水也渐渐变了颜色,由浅入深。嫩叶如轻舞的女子,挥动衣袖,满袖清香……窗外雨打芭蕉,楼下湖水荡漾,轻抿一口,唇齿留香。品茶、闲谈,雨声、笑声,人间有味是清欢。若此间再有一碗粉粉嫩嫩、如胶似玉的西湖藕粉,那软糯香甜的口感温柔地一点一点渗透进细胞,是最恰到好处的慰藉,岂非更西湖?我窃想。相守着那份温情,看着暮色渐渐降临,看着湖滨灯火渐渐亮起,思绪缱绻,恍惚间将今时的杭州与昔日的临安重合叠加。
天色逐渐暗了,远山的影子一点一点没入夜色中。湖边的路灯在夜空中曼妙地闪耀着,在湖水微微漾动的倒影里,摇曳出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霓虹光带。湖畔的枝叶也似披上了梦幻霓衣,光彩朦胧,让试图滑入夜色而内敛起所有情感的西湖格外动人。
归鸟倦了,车马静了,白日里的喧嚣浮躁在夜湖中消弭得不落一点世俗尘埃。我和旅伴踏夜而行,面对西湖夜色中的沉静,体味生活的脚步。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生命只是一种经过,有时步履匆匆,有时安之若素,而回忆将是这一路最好的风景。我的心情平和起来了,心中涌起平淡且美好的诗意。
起风了,我们作别夜西湖,踏上归途。下雨的城市静谧而安详,雨幕里的街景迷离了都市流年,商场橱窗里的茧型大衣明晃晃地昭示着秋已退出舞台,冬的营业正当时。湖光、残荷、夜雨,让我欣欣然打开感官,平素被忽略的世界变得如此曼妙而动人。我仿佛觅到了一处空灵的心境,来收拾心里莫名堆积的碎片,洗涤沾染了太多浮华的心灵,进而放弃浮夸,回归初心,在红尘烟火中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