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6日
第15版:旅游报15版

泉州多措并举助推“博物馆热” 赋能文旅经济发展

近日,一场以6幅“经济通途 海丝泉州”壁画为主体的特展在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开展。特展是由泉州市博物馆与中国银联联合举办,以“通途”为主题,生动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文旅、贸易等故事,是文化与金融携手的一次创新探索。

近年来,泉州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通过提升展陈水平、推动活化利用、深化博物馆对外交流等方式,助推“博物馆热”,赋能泉州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市18家博物馆累计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展陈126场次,开展社教研学活动553场次,累计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活化利用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物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肩负着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责任。

近年来,泉州市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文物活化利用模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今年以来,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不断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编辑出版《泉州市石窟寺及石刻》《泉州市博物馆馆藏石刻》;举办2023小学生“美好生活在厝边”主题讲解比赛,开展博物馆文化进校园活动之“福船的故事”图片巡展,持续推动博物馆社教展览、志愿服务工作。此外,依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藏元素,举办“刺桐海海”IP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加强文创产品推广,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优秀产品,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泉州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创新展陈 让文物“热”起来

“我是一艘生活在‘福’中的船,我曾是享誉世界的中国航海利器福船……”今年7月,“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展览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马来西亚马六甲郑和文化馆同时开展。

该展览以中国古代远洋木帆船的优秀代表——福船为线索,串联起泉州与马来西亚马六甲这两座世界遗产之城的航海商贸历史,通过千年古港、千年古城和千年传承三方面,展现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历史风貌,向世界展示泉州古城的浓厚韵味。该展览入选2023年度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

近年来,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加强博物馆建设,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全力推动南安、惠安、安溪县的博物馆及德化陶瓷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建设。指导泉州市博物馆、南安郑成功纪念馆等推进陈列改造、馆藏文物保护提升;推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通过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2019—2021年度);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重返光明之城》系列短视频,入选“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入围项目。

深化交流 让文物“亮”起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近年来,泉州市积极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通过交流展览、联合办展等形式,持续加强博物馆馆际交流合作。据统计,2023年共引进和外出交流展览15场次,不断开阔泉州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视野、拓宽发展思路。

在“引进来”方面,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引进举办“众神之城:第四届泉州宝藏新年艺术展”“天下云长——关公文化展”“福建省泉州市世界遗产登录纪念展”“多彩丝路美好家园——国际青少年艺术展览”等众多展览展示活动,不断丰富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同时,积极“走出去”,今年6月,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安溪县政府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承办“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展期持续3个月;今年8月,与德化县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惊艳亮相,网友直呼“中国白美出圈”;泉州市博物馆举办的“丝路寻珍——泉州海洋考古文物展”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展出,“海丝古戏经典——泉州木偶戏剧文物展”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展出等。泉州市通过馆藏珍品推介宣传泉州优秀传统文化,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内容,集中展现泉州馆藏资源活力和文化内涵,为泉州市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12-0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4488.html 1 泉州多措并举助推“博物馆热” 赋能文旅经济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