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进一步研究文物主题游径的内涵

□ 陈 昀

文物主题游径不是单纯策划的旅游线路,是线性遗产保护利用的一种形式,应尽可能沿袭原有道路路线与文物的赋存环境特点,进行系统保护展示

为更好保护与利用文物,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让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增益旅游历史文化底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3年5月4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就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进行部署。截至目前,天津、河南、陕西、浙江、黑龙江、山西等省(市)相继公布了一批文物主题游径。需要注意的是,文物主题游径与文物旅游线路概念不同,业界需要进一步对文物主题游径的内涵开展深入研究,做好宣传引导。

一是文物主题游径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一种形式,是原本就存在着一条真实线路,并依托这条线路形成相应主题,系统地展示文化景点、发掘历史信息和阐释文物价值。它不是单纯的旅游开发和简单旅游线路策划,更不是无中生有划定的一条文化旅游线路。

例如,万里茶道是指公元17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古代中国与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商业贸易线路。这条线路南起中国南方的山地产茶区,由水陆交替运输北上,经汉口、张家口集散转运,过库伦(现乌兰巴托)后,一直延伸至古代中俄边境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有茶的地方)完成交易,中国茶叶到此后可辗转销往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欧洲。这是一条真实存在的商贸线路,而且有迹可循,有物可证,有事可讲,有景可观。以此线性遗产为依托开发文物主题游径,对于公众更好认识当时人们对茶叶贸易的交通道路的选择,更好理解文物价值、文化内涵和相关历史背景,对于更好地保护展示万里茶道及其周边环境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文物主题游径以承担交通和游憩功能的形式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在尽可能沿袭原有道路或线路基础上将分散的历史遗迹以一个共同的主题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线型系统。原有道路或线路本身就有助于公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解读和认知。

例如,蜀道是沟通川陕两个地区的地方性的混合(陆路为主,兼有水道)网状道路体系。蜀道作为当时国家层级的道路系统,在历史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和政权巩固都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秦岭、大巴山、米仓山等地理环境决定了这条道路系统分支众多,水陆并存,道阻且险,景观瑰丽。蜀道以汉中为界,可分为南段和北段。北段主要包括四条道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段则主要有三条道路:金牛道、米仓道、天宝荔枝道。蜀道还包括一些其他的道路,主要道路间也存有横向联系的支线。除陆路之外,蜀道体系还包括部分水道。各道路本身曾因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变化等原因产生一些摆动或分叉。

虽然今天蜀道已经失去了官方驿道的功能,但是仍有部分区段被当地居民继续使用。另外,后来新建的几条交通主线都沿用了蜀道的骨架。因此,蜀道文物主题游径开发应尽量沿着原有线路进行展示,这样才能让公众更真实体验蜀道之艰险,更容易理解秦惠文王“石牛粪金、五丁开道”、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六出祁山”、杨贵妃的涪陵荔枝入长安等故事。

可见,游径是把点状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线状、全局的视角进行整合,是实路实物实证的旅游线路,可以让游客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收获。

三是文物主题游径区别于传统的文化空间,是将历史遗产的保护展示置入原生环境,真实呈现历史遗迹的地理、生态、文化背景。虽然文物是文物主题游径的核心要素和景点,但其依存于环境,所以也应该对环境进行保护和诠释。

历史道路和线性遗产线路的走向、功能、形貌等是受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它们或更加便捷,或更加安全,或有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道路本身就蕴含文化内涵、历史信息和历史环境内容。

例如,大运河是纵贯中国中东部平原的巨型内陆水道系统,流经中国8个省、直辖市。大运河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不断建造,到公元7世纪(隋朝)首次成为帝国统一的水路交通系统。13世纪(元朝)大运河发展达到顶峰,形成了包含2000多公里人工河道的统一内陆航运网络,将黄河、长江等中国境内五大最重要的江河流域连接了起来。大运河的开凿和工程建设中产生了众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践,创造出工业革命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土木工程建设成就。大运河线路的选择也是古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天然河道、湖泊等自然环境,并对环境进行改进的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游览大运河除了要读懂当时的历史背景,也不能忽略自然环境对运河的塑造,因为历史文物赋存于自然环境,受环境影响,保护自然环境才能更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展示自然环境才能更完整地注解文物价值和底蕴。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是挖掘发挥文物多重价值和意义、推动线性文化遗产系统完整保护展示、优化文化供给和推进文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物主题游径不是单纯策划的旅游线路,是线性遗产保护利用的一种形式,应尽可能沿袭原有道路路线与文物的赋存环境特点,进行系统保护展示。因此,厘清概念、划清边界、找对标准是推进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前提。

(作者为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研究馆员)

2023-11-28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4275.html 1 进一步研究文物主题游径的内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