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 锋
“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同向往。每个人的心里都会留有一片诗意的空地,成为梦想生长的地方。30公里海岸线,23公里优质沙滩,10余处天然海水浴场、100个村……地处黄海之滨的山东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山海为依,文旅为魂,抓特色、增底色、促成色,以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民宿精品化、项目品质化、业态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助力乡村振兴
卧龙山街道吴家台村,一条老巷子变身“网红街”,60多座渔家乐转型精品民宿,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两城街道肖家村,因“踩着高跷推小虾”而声名远扬,“非遗+餐饮+民宿”带来的烟火气持续升腾,带动游客探寻向往的生活。
民宿业是度假区的优势产业。截至2022年底,全区民宿旅游经营户2500余户,床位4万余张,是省级民宿旅游集聚区。为了让民宿经济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度假区2022年底启动百家精品民宿改造计划。借助外来力量,在旅游业没有破题的自然村打造精品民宿,通过民宿发展带动村民解放思想、发展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枫光雯苑”是位于度假区肖家村的一处农家小院。据其运营者宁丰光介绍,在看到游客对精品民宿的旺盛需求后,他在今年4月份投入30余万元对小院进行提升改造。投入使用后,小院在旅游旺季几乎天天满房。粗略估算,今年就能回收成本。“敢投入是因为对精品民宿有信心。”宁丰光说。
今年以来,度假区在20个自然村排查出167套空置房,供有意向打造民宿的投资人选择;发布“百家精品民宿主人招募计划”,面向全国公开招募民宿主,建设高端民宿;度假区还通过政策解读会、召开座谈会、组织投资人外出考察学习、聘请设计师讲课等方式,帮助投资人分析旅游发展形势,解决困难,推动精品民宿打造工作顺利开展。如今,云过山丘、御海湾等“茶民宿”,一休一宿、知云山居、精灵山谷等“山民宿”,王美丽的民宿5号院、月沫海岸等“海民宿”,已成为度假区民宿的亮丽名片。
“以前,村民外出打工,一个月才能赚2000多元钱,现在一天就能赚到,村民发展旅游的信心非常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苇认为,在良好经济效益的引导下,预计明年度假区精品民宿数量会呈现爆发式增长。“度假区将聚力民宿产业转型升级,念好‘山海经’,加快形成以全域旅游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格局。”
带动转型升级
每逢假期,位于度假区的吴家台民俗旅游度假村,一到晚上便成为欢乐的海洋,这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再来吴家台,感觉这里更加好玩了。”来自潍坊的游客曾先生说,这次他们专门来太平洋小巷打卡。
“太平洋小巷今年五一期间才正式营业,一跃成为度假区人气最旺的打卡地,日接待游客4万—6万人次。”吴家台民俗旅游度假村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吴家台的提质增效,度假区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建成了吴家台太平洋小巷和伴夏小城文旅项目,吴家台被打造成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红”的综合性近海生态生活乐园。
阳光海岸露营公园改造提升、海洋科普馆项目转型升级、海纳百川海上休闲平台加快建设……随着已有项目的纷纷推进,度假区内一大批老景区景点旧貌换新颜,纷纷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不少年轻游客。同时,度假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在项目招引上全面发力,星岛蓝碳计划、中高端度假酒店项目等一批优质大项目相继落地运营,度假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最明显的就是游客接待异常火爆。”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申淑清介绍,每逢假日,各旅游街区、民俗旅游村仍旧人潮涌动,品质游在度假区已成发展关键词。
加速融合发展
这几年,临沂游客王先生一家每年都会到度假区的海洋美学馆住几天。在体验充满星辰大海乐趣的民宿之余,他还会带着孩子体验航海博物馆、无边泳池、观澜咖啡馆、城市书房、儿童乐园等。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日照水产集团废弃多年的育苗场。度假区在充分挖掘本土海洋文化精神内核后,推出独具特色的海洋艺术空间,让育苗场实现变“废”为“宝”。
“我们在丰富文旅业态、升级文旅品质的同时,也在引导、鼓励大家厚植本土文化,走出去、引进来,通过艺术赋能,让更多的文旅项目增添更多的文化气息、艺术品位,在多元融合发展中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于冰说。
在云过山丘景区,入住由50余条老渔船改造而成的“船坞民宿”,游客可以在藤壶、浮漂、缆绳、牡蛎贝壳艺术化装点的船屋小院,品茗观海、仰望星空;在星岛蓝碳景区,游客可以体验由沉浸式元宇宙元素打造的星岛奇幻乐园、星尘旅行者hotel……多元业态为游客带来丰富体验,度假区也完成了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
近年来,度假区“两圈两带”集聚效应渐趋成熟。北部以森林公园为中心打造吴家台夜间消费圈;南部激活太公旅游综合体消费潜力,打造海岸夜间消费圈;东部沿阳光海岸绿道打造滨海民俗旅游带,将任家台、肥家庄、李家台、张家台等民俗村串珠成线;西部沿卧龙山系打造山岳游览带,将红窑里1977、驻龙山、呦呦谷等景区串联。“两圈两带”让度假区形成了山海联动、业态丰富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我们将持续放大生态资源优势,创新旅游业发展方式,不断擦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字招牌’,提升文旅品牌实力,绘就山海天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申淑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