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丽敏
伴随着闽南地区传统音乐南音的旋律,舞台之上,演员用手指牵动悬丝,“指挥”泉州提线木偶一笔一画写出“两岸一家亲”;舞台之下,熟悉的旋律传递乡音乡情,10余名台湾同胞围在舞台两侧久久不愿离去……
这一幕,发生在“情系福建 茗香两岸——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闭幕餐叙的现场。本次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8天时间里,两岸百余名文化、旅游、传媒等业界代表心更近、情更浓,先后走进福州、南平、龙岩、泉州等地,开展以茶为媒的寻根之旅,交流两岸文旅融合发展经验。
以茶为媒
福州茉莉花茶、南平武夷岩茶、龙岩漳平水仙茶、泉州安溪铁观音……秋茶上市的时节,台湾嘉宾一路赏茶园、行茶径、品茶趣,一缕缕茶香抚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更见证着两岸茶人割舍不断的情缘。
赏武夷丹山碧水,品正山岩骨花香。这缕独属于武夷岩茶的香气,正是台湾茶道教师赵崑秀所钟情的。转过一片又一片茶场后,她终于在南平武夷山找到了心中的茶滋味。“好茶要一口一口品,每一口的感受都不同。”在赵崑秀的手机备忘录中,细细记录着好茶的滋味,她也会在授课时要求学生记录品茶感受。在赵崑秀的带动下,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正成为连接越来越多两岸茶人的纽带。
同样因茶与大陆结缘的还有沏茶林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茶协会常务副会长邱国雄。乘车在武夷山市的街头穿行而过时,他忍不住感慨:“这里的变化太大了。”
邱国雄是武夷山的老朋友,20世纪90年代,便与家人慕名从台湾来到武夷山寻茶。此后,他几乎每年与家人故地重游,见证了武夷山三姑度假区从小变大。望着不远处的大王峰,邱国雄回忆,当年从厦门到武夷山需要3天时间,而如今,乘坐高铁仅需3个小时左右。
斗茶、茶文化论坛、茶产业联盟……20多年来,邱国雄以茶为媒,足迹遍布四川、北京、云南等地。“希望今后能与更多大陆茶人一起慢慢品茶、聊聊合作,也期待未来茶产业能与更多产业跨界融合。”
在群山环绕的龙岩漳平永福台品樱花茶园中,福建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庆迎来了一群台湾乡亲。望着眼前层层叠叠的千亩茶园,谢东庆说,永福地理气候、所处纬度都与台湾阿里山相近。
20多年前,家住台湾南投县的谢东庆在此种下第一株台湾高山茶苗,创立了第一家台资茶企。此后,台农纷至沓来,漳平也有了“大陆阿里山”的美誉。
这片千亩茶园,如今已成为两岸民众共同的“致富园”。茶园周围分布着当地村民开办的民宿。谢东庆介绍,他还借鉴台湾观光农业经验,陆续从各地引进各种樱花8000余株,套种在茶园道路两旁或梯田山坡间隔处。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茶园便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我们立志把茶园打造成靓丽的生态园区,也希望通过樱花茶旅带动乡村旅游及地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寻根溯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不同的地域环境滋养了不同的茶香底蕴。人亦如茶,本次活动中,台湾嘉宾跨越海峡来品茶,寻找文化基因中的“山场香”。
永定土楼振成楼内,新竹县花灯文创协会理事长蔡荣光听得仔细、看得认真。“新竹是台湾客家县的代表,提起新竹,大家就会想到客家人。”身为客家人的蔡荣光介绍,在新竹,光是仿土楼建筑就有10余栋,“即使远在台湾,也要用土楼彰显我们是客家人,这展示了我们心系家乡、心怀故土的情感。”
游子难以割舍的是乡愁。在驶离泉州安溪的大巴上,唐龙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国威用自由转换的各地口音展示他与大陆的深厚情缘。
李国威祖籍安溪,于1989年跟随父亲到北京办画展,此后,长期从事两岸文化和旅游交流工作。“不光是联谊和交流,更希望双方建立合作关系,这样两岸交流才能走得更长远。”李国威说。
因为懂吃、爱吃,台湾美食家朱振藩对一些台北儒家菜中的菜品进行创新设计。2011年,他首次来到大陆,寻访在古籍、地方志中记录的美味。此后10余年里,朱振藩数十次来到大陆开展“舌尖上的寻根之旅”,同时出版了多本美食书籍,让天南海北的各色美食跃然纸上。也因为美食,他在大陆招收了多位慕名而来的弟子,与大陆建立起更深的联系。
“小时候,我们的课本里就有客家土楼,当时觉得很酷,这次终于亲眼见到了。”第一次来到大陆的台湾“90后”青年施伃对这里并不陌生。她说,在台湾,很多道路以大陆省份命名。如今,互联网架起了台湾年轻人与大陆的“连心桥”。“我和朋友们很喜欢看大陆综艺节目,我本人就是《欢乐喜剧人》的粉丝。”施伃坦言,作为一名“相声迷”,期待有机会去天津听相声。
交融互通
心走近了,海峡便是咫尺。8天时间,两岸情谊也如茶叶发酵一般,愈发芬芳浓郁。
当欢声笑语在耳畔回荡,再次行走在大陆的山水之间,花莲县观光协会总干事廖建智回想起从事导游工作时的忙碌时光。
“大陆游客喜欢到台湾旅游。”时隔多年,他仍然记得一位大陆游客在花莲第一次看见太平洋时如孩童般的欣喜。今年8月,他专程前往河南参加经贸交流会,希望与大陆同行建立更多联系。“两岸风光各有特色,文旅融合能让两岸民众在旅行中进一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廖建智说。
“希望以后能来大陆高校的旅游专业教书。”在台湾高校授课16年的台中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秘书长、侨光科技大学观光系助理教授赖燿村介绍,台湾与大陆,语言相通、民俗风情相通,有共同推动两岸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今年以来,他已3次来到大陆与同行交流,“安徽、河北、内蒙古……”赖燿村打开微信页面,滑动好友列表向记者介绍自己已对接的地接社。“大陆文旅资源丰富,期望未来两岸旅游业界联手开发更多新点位和新线路,加强交融互通,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
“过去,茶叶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未来茶叶可以进一步成为相互沟通的纽带。”《旅读》杂志社总编辑张芸曾经执笔一篇以万里茶道为主题的封面故事,如今,再次进行以茶为媒的发现之旅,她更加感受到茶叶对推动和平交流的重要作用。
漫步泉州古城,远望东西塔,听着儿时的乡音,出生于泉州惠安的台南艺术大学前校长黄碧端坦言,有些“近乡情怯”。“两岸文化一海之隔,一脉相承。”在黄碧端看来,从乡愁到重逢,再到如今互动交流更加频繁深入,台湾同胞与大陆的情分没有断过,两岸同文同种,要在文化领域促成更多交流与合作,“和平、友善与融合是两岸民众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