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变废为宝 人文创新重塑云冈

□ 王文华 马静波

“真不敢想象,这些精美奇特的艺术景观都是用废弃物改造而成的。它的美、它的秀、它的奇,感染着我、吸引着我,这简直就是艺术狂想。”北京建筑学院建筑师、画家张波、张清帆夫妇二人在参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景区东山菩提艺术区后,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

据了解,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云冈石窟景区共接待游客30.97万人次。其中,东山菩提艺术区成为热门打卡点。

独辟蹊径 开创新空间

张波夫妇已经是第三次参观云冈石窟了。不同以往,今年他们游览了东山菩提艺术区,看到了用废弃水泥管道建造的蜗牛公寓、用煤场遗存菜窖改造的休闲会所、用腌菜缸和水瓮搭建起的宝塔、用混凝土废弃块拼接成的景观墙……一切都令人震撼。

2008年起,大同市委、市政府对云冈石窟景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综合治理。景区面积扩大近10倍,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景区的东山,曾经是一个荒废的村庄和垃圾堆放点,经过治理后形成一个面积达600亩的空旷地。

新扩建后的大景区里装什么?如何在景区建设和文化景观营造中,把历史见证与城市文明发展记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作为这个时代发展的见证人,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和他的团队很费了一番心思。

张焯2002年入职云冈石窟,有着20多年历史研习经历和云冈石窟艺术研究管理经验,是云冈研究、保护和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执行者。

“世界上没有废料,只要使用得当,都可变废为宝。”张焯创造性提出,把淘汰下来的、别人眼中的废物运往云冈石窟装饰景区,在东山上开创全新的公共环境艺术创作模式。

生态环保 营造新景观

大同是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工业产业淘汰下来的废旧设备、城市建设替换下来的废旧设施、群众生活丢弃下来的废旧物品,这些在张焯眼里都是“宝贝”。

他们用收集来的上千吨废旧材料,建成10万平方米道路和水渠、8公里文化景观墙、7座环保型厕所、60多条景区小道……那些担当过城市腾飞梦想的淘汰机械设备、城建设施等,从民间收集来的华表、碾盘、上马石等“老物件”,经过整理修葺焕发了新的生命,成为云冈大景区改造中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致和艺术作品。

据介绍,景区利用碾盘、碌碡、碑头等旧石刻和矿山废机具打造的景观艺术作品就有数百件;将云冈“煤改电”后废弃的锅炉房,创新改造为云冈图书馆并面向社会开放;用废弃水泥块和各种旧砖块、旧石雕,修建了欧式风格的云冈文保大楼围墙。

由城市废旧地下排水管等材料打造成的一排排蜗牛公寓更是引人注目。蜗牛公寓顶棚上安装的一个个圆形玻璃窗,是用筛煤设备改造成的,上面铺设的太阳能发电板,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可向景区供电。蜗牛公寓联排房间均是由废弃管道改造成的,大厅内有会客厅、洗漱池、公厕等设施,地下则利用原有矿山废弃菜窖改造成的放映室、酒吧、餐厅等。蜗牛公寓不远处还有用废旧锅炉改造而成的胶囊公寓,在绿树丛中别有风趣。这些建筑极大丰富了云冈文化内涵,对大同市乃至全国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借鉴意义。

南京书法家侯勇在参观完东山菩提艺术区后感叹:“天下无废弃物,用心无败笔。云冈人基于潮流的创作精神,走上了一条废物利用、低碳节能、人文创新之路,令人刮目相看。”

放眼未来 建设“大云冈”

云冈仅仅是石窟吗?仅仅是北魏王朝雕刻的数万余尊佛像吗?云冈人真要躺在老祖宗的旷世之作上吃老本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张焯认为,云冈不是历史萎缩的狭小空间,也不是现有2.3平方公里的场地,更应包含这片土地上的遗存。云冈大景区必须是发展的,必须是面向未来、奇思妙想的创新之地。

云冈石窟是一个固定的地理位置,而“大云冈”是个大概念,要以云冈石窟这个知名旅游品牌为中心带动一片区域的发展。

如今,多处文化遗迹中的一部分直接归入云冈石窟景区,比如鲁班窑石窟、观音堂等,它们与云冈石窟距离近,艺术形式相似,景点历史跨度从春秋时期到民国时期。另外一部分文化遗迹被归入自建景区,景区交通、住宿、饮食、文创等基础设施完善等工程统筹规划,目标是打造高质量的大云冈景区。

目前,云冈正在形成平行景区,西侧是世界文化遗产,东侧是城市文明记忆,历史上形成的石窟文化和现代化城市发展在这里交融、对话。

云冈石窟所在的云冈峪,是连接山西与内蒙古的山间古道,也是北魏平城时代丝绸之路的前端驿站。云冈峪沿线目前保存的石窟、古堡、烽燧、窑址等文化遗存,再加上近现代的煤矿、铁路等工业文明项目以及串联成线的古村落,构成了一条历史文化旅游带,向西连接右玉的西口文化、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是一条迷人的历史文化长廊。

在建设“大云冈”景区的基础上,云冈研究院开拓整条古道,全力打通朔州右玉、内蒙古和林格尔到呼和浩特一线的旅游景区。从文化上看,这些地方都属于北方边塞文化区,可以联合发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特色边塞文化长廊。

今年,大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站在引领世界文化的高度,对现有景区进行全面扩容升级”。

一个集文化与文明、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发展于一体的“大云冈”景区正在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2023-10-3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3652.html 1 变废为宝 人文创新重塑云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