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赛事已落下帷幕,但赛事举办城市留下的“亚运妆”依然让人记忆深刻,一座座造型多样、各具特色的5G数字特型塔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浙江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绍兴,一座高35米的“旋转魔方型”5G亚运亮化塔矗立在镜湖直江公园内,塔身以钢结构搭建,“腰线”四个方向各设置一块LED屏,亚运会期间用于实时转播精彩赛事。现如今,该塔已与公园风景融为一体,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拍照打卡。
“旧铁塔”变为亚运“新地标”
近年来,各地通信塔数量多、分布广、视觉影响度高,但也存在与周边环境风貌不协调、匹配度和辨识度不高等问题,在入城门户、主要干道、重要节点更显突出,已成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重要元素之一。
5G网络覆盖如何兼顾城市湖光山色?如何让“旧铁塔”变为亚运“新地标”?这些问题成为中国铁塔需要思考的重点。
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支持下,中国铁塔充分利用景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点线结合、“宏”“微”结合的建站模式,充分利用仿生树、路灯杆、监控杆等,使基站及配套设施深度融入景区环境。同时,尽可能地将基站“躲”在树林里,将机房“藏”在灌木丛中,使基站及配套设施深度融入景区环境。
除了隐入树林的仿生基站,中国铁塔还开发了“小蛮腰”“魔方”“花朵”形状的多功能特型塔。桐乡市崇福镇320国道入城口,一座35米高的多层“魔方塔”城市地标让人眼前一亮,塔底部是金属质感玉琮造型浮雕,中间五层有共计240平方米LED超级大屏,顶部安装有5G通信设备。“相比原来的‘假树’,这座新型5G数字特型塔,在兼顾5G网络覆盖的同时,以数字化的方式满足风貌展示、城市宣传、招商引资、景观亮化等多种场景需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中国铁塔围绕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系统框架图’的核心任务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整体目标,积极推进通信铁塔的新建和改造,与城乡风貌的规划设计相融合,并不断迭代升级。”中国铁塔行业拓展部副总经理闫志崟表示,“目前已累计建设完成5G数字特型塔34座,成为各地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和城乡风貌展示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为中国铁塔特型塔建设样板标杆做出示范。”
编织亚运保障“一张网”
为确保亚运会大规模网络通信顺畅运行,中国铁塔发挥资源统筹优势,创新应用5G技术承接了56个竞赛场馆、11个亚运村、31个训练场馆等超过500万平方米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
“我们联合运营商明确了1620个一、二级重保站址确认,针对56个赛事场馆优化完善了‘一馆一案’,针对‘开、闭幕+火炬传递’落实‘一事一案’,针对保障期间突发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社会舆情等突发事件制定了‘命题式’应急预案。”中国铁塔浙江省分公司运营维护经理斯文介绍。
按照“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要求,中国铁塔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系统谋划、统筹做好杭州亚运会各项保障工作,累计出动各类保障人员19427人次、保障车辆8869辆次、发电油机8778台次、卫星电话169台次,完成56个场馆的1986场次的通信保障任务;完成杭州亚运会7个城市火炬传递和宁波、绍兴亚运场馆、酒店等6个点位的能源保电任务;在亚运会期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负面舆情,中国铁塔各级网络及重要平台整体运行平稳。
与此同时,利用数字孪生的三维技术,中国铁塔还在基站智能动环监控基础上,通过无人机航拍和环境拟真技术,将亚运场馆及周边环境数字化重现,接入气象、温度、灯光等各类物联网数据,实现与物理环境的实时数字孪生、3D展示的监控平台,对保障中站址、网络运行情况、保障人员、保障车辆、保障油机等信息进行动态展现,保障颗粒度从“站址”维度精细化到“设备级”。
随着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令大家惊艳的“数字火炬人”以动情的方式与所有观众再见,中国铁塔所承担的亚运会期间通信和各项服务保障任务也有序完成。
“办好一次会,提升一座城。”亚运赛事的举办,不仅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契机,同样也是对城市形象建设的一次良好展示。在后亚运时代,中国铁塔将继续深入落实“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部署要求,坚持扎根浙江、服务浙江,持续提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动5G数字特型塔风貌整治提升工作落地见效,共同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