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津
近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商务厅、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香约大美青海 共赴传奇旅程”——天路格桑花·雪域之傲号首班旅游专列从西宁火车站发车。此次旅游专列的市场化开行运营,是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提振文旅企业发展信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组织开展2023年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月(以下简称“服务月”)活动的积极实践,也是激活青海秋冬季文旅市场,强化“引客入青”力度的重要举措。
助力企业快“回血”增“元气”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青海省旅游市场活力十足。数据显示,“双节”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4亿元。
旅游市场的稳步恢复,离不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扎实推动助企暖企政策的落地落实。
“服务月”期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帮助省内文旅企业强信心、增活力、添动能,推出一批形式多样、有针对性、能见实效的服务活动,让企业感受秋冬季节的“浓浓暖意”。
“青海旅游企业正在稳步回暖,天路格桑花·雪域之傲号旅游专列的开行就是明显的例证。”中国旅行社总社(青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青海省旅行社协会会长翟娟英介绍,旅游专列的开行,是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文旅企业发展注入的又一股强大动能,有助于拓展从粤港澳大湾区“引客入青”的渠道,填补青海冬季旅游市场的空白。同时,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特色旅游纪念品等方式,可以有效激发文旅市场活力,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提振文旅企业发展信心。
“点对点”“一对一”把脉问诊
“服务月”期间,为让更多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针对文旅企业发展的短板和困难,积极完善企业发展政策环境,推出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服务。
其中,“文旅行业诊断室”服务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为文旅企业“把脉会诊”,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文旅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文旅行业人才培养计划”则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挖掘和培养具有潜力的文旅人才,组建青海省文旅产业专家智库,成立青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旅游与教育融合互动。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扎实推进“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制定印发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工作内容,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召开动员部署会、培训会及调度会,对厅系统助企暖企工作进行督促落实。厅领导干部“点对点”“一对一”与有关企业结对帮扶,有效解决、解答企业在项目资金、景区及乡村旅游接待点评定、文旅消费券、旅行社质保金等方面的问题。
“今年我们争取到了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在人才培训方面得到了较大支持。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暖心行动,帮助我们解决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问题。”谈及“服务月”期间的收获,八瓣格桑民宿负责人李秀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月”期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加大文化旅游领域投融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建立贷款需求清单和信贷产品目录,丰富金融产品,优化信贷流程,通过举办政银企对接会等方式,搭建银企对接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金融资源向文旅产业聚集,有效缓解文旅企业资金需求压力。截至目前,已有4家文旅企业与青海银行签订融资合作协议。
青海省还通过云闪付、携程、美团线上平台发放涉及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游演艺等内容的文旅消费券,组织开展“山宗水源 青海有戏”2023精品剧目演出季、“游青海 社保卡享优惠”等文旅惠民消费活动,点燃文旅消费“烟火气”。截至目前,共发放文旅消费券2481.67万元,直接拉动消费8810.67万元,间接带动消费6.17亿元。
发展夜间经济方面,青海省积极推动唐道·637商业综合体、力盟商业巷步行街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拓展夜间文旅消费场景,引导形成多元化夜间消费市集。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制作《惠企政策汇编》电子书,通过助企暖企微信群等向文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推送、编印并发放《文化和旅游产业政策汇编》800余册,助力文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知、懂、用、享”惠企政策。会同青海省财政厅修订有关旅游发展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先建后补等方式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探索通过资本金注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
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深化助企惠企工作,加大产业资金扶持力度。研究编制《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规范》《青海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文旅企业平稳有序发展。同时,鼓励省内各地政府及文旅部门进一步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环境,扩大文旅消费,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青海、畅游青海,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