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山西阳泉:

老工业城市蝶变文旅新城

娘子关景区推出精彩演艺丰富游客体验 娘子关景区 供图

□ 王文华

“请在这里换取通关文牒”“请入关”……夜幕降临,雄奇秀美的娘子关流光溢彩,游客们随着演员装扮的来往客商、进京考生等在守关将士的“盘查”下,沿着千年古道进入“京畿藩屏”娘子关。前不久,在山西省阳泉市举办的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期间,与会嘉宾沉浸式体验了“寻山觅水 遇见平定”娘子关主题夜游活动,体验古代将士们戍关守隘和边关百姓的生活,切身感受阳泉厚重的历史文化。

沉浸式体验点燃“夜经济”

“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位于阳泉市平定县的天下第九关——娘子关,古时因形势险要、兵家必争,以及唐朝平阳公主红颜统兵、镇守关隘的故事为世人熟知。如今,因关内家家清波临灶、户户枕水而居,雄关古道、北域水乡的独特风貌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平定县娘子关景区在发展“夜游经济”上持续发力,系列主题活动为游客提供看表演、赏民俗、品美食、游古街、观灯展等文旅产品,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娘子关主题夜游活动从入城开始就仿佛穿越了时空,只听唱戏声、叫好声、吆喝声……俨然一幅古代市井生活图。宿将楼北侧关帝庙的水镜台上,晋剧《关公》正在精彩上演;街巷两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平定砂器的匠人在制作砂器,店小二热情招揽路人品尝砂锅美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张大红糖核桃仁月饼现做现卖……在关城街,还住着40多户守关将士的后代人家。游客分坐街两边沉浸式体验邻里们讲述当年的故事、感受他们对娘子关的情感。东城门外,城楼之上,老艺人唱起了铿锵的平定武迓鼓,沧桑的旋律与孩童唱响的《长城谣》,激发起人们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的豪迈之情。

娘子关景区负责人王永谊介绍,景区通过光影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以及沉浸式情景剧表演,营造了长城奇幻夜景,展示了长城文化、晋东民俗。

随着游览的人流走进娘子关村,可见村中大小泉眼100多处,泉水穿庭过户,村民在自家门口制作特色“压饼”,游客临水而坐品茶、听曲、看表演,沉浸式体验“水上人家”的烟火气息。

娘子关村有村民2000多人,从事旅游产业的有一半之多。村民帅忠成说:“这些年,来娘子关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家民宿一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阳泉市委常委、平定县委书记李明介绍,平定县从夜游、夜演、夜市等多个角度入手,发展“夜间经济”,解锁新业态,升腾景区的“烟火气”,激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打造“科幻之城”新名片

近年来,阳泉市依托长城、太行山、古村、工矿、生态、红色等丰富资源,积极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着力构建现代化、多元化、特色化文旅产品体系,全面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阳泉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故乡,是《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作品的诞生地。8月15日至20日,阳泉市举办了首届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科幻美术作品大赛、主题对话会、科幻图书展、科幻电影展映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加。

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邢利民表示,这是一次科幻、文学、艺术大联合的盛会,从多种角度、多种形式,让大家领略科幻的魔力、文学的魅力和文艺的绚丽。阳泉也正在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型的重要方向,借特色优势打造“科幻之城”新名片。 

平定砂器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平定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了砂淘街,为阳泉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砂淘街上,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游客们有的在店里欣赏砂器,有的跟着匠人们学习制作砂器,感受砂陶的魅力。工作人员张嘉介绍,目前,砂淘街吸引了30余家砂陶企业、150余名专业艺人入驻,成为游客体验非遗、学生研学旅行的基地。“我们将继续通过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举措大力发展自主砂器品牌,让砂器类文创产品成为阳泉市文旅产业的盈利点。”

在距离娘子关村不远的下董寨村,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惊险刺激的“跑马排”和热烈喧闹的社火,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跑马排”是当时驻扎娘子关的唐军信使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随后逐步演变成一种民俗娱乐活动。

“近几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超过一万人次。”下董寨村党支部书记袁玉祥说。如火如荼的旅游开发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前村民主要是务农,现在可以从事旅游工作,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的年收入。

平定县还推动“太行人家”“长城人家”“水上人家”精品民宿建设,带动发展古村探古、大院体验、乡土游乐、农事节庆、文化体验等多业态融合,进一步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旅游经济激活工业遗产

阳泉是个典型的老工业城市,阳泉市水泵厂见证了阳泉城市发展进程,留存了阳泉工业文明的印记。2020年8月,阳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区建设,让工业遗产发挥新的价值。文化园在设计上保留、延续老建筑的原有形态、结构和工业痕迹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打造红色记忆、城市记忆、工业记忆等场景,向游客讲述山西情怀和煤城故事。

在文化园的城市记忆主题馆内,摆放着大型镗床、车床、水泵,厂房顶部的天车也依原样保留;阳泉饭店、东风剧场、交电大楼、兴隆百货大楼、工厂大院、筒子楼等标志性建筑进行了实景复原,再现旧时街景街貌。

文化园经常举办歌舞表演、老电影展播、流行音乐会等活动,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推出的沉浸式研学旅行产品,吸引了各大院校的学生来此交流学习。文化园内的“泉·美术馆”开馆一周就接待近千人次参观,工人大礼堂采用“剧团+剧场”新模式,承接多项省内外文化赛事和文艺表演活动。截至目前,“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共接待游客10.5万余人次。

下一步,阳泉市将以举办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快形成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辐射作用大的文旅产业集群,精心推出更多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打造文化底蕴厚重、地方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为山西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发挥更大作用。

2023-10-24 山西阳泉: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3473.html 1 老工业城市蝶变文旅新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