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0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夯实文化根基 赋能旅游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挂职干部娄烦工作经验分享

如何协助当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如何夯实共同富裕目标的乡村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化和旅游部挂职干部黄庆山在山西省娄烦县挂职以来,坚持立足当地优势,以文旅融合赋能旅游发展,促进百姓在旅游发展中受益,推进乡村振兴。

精准定位

对标发力务实担当

原始森林覆盖的云顶山,太原市重要水源保护地汾河水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娄烦古城遗址、高君宇故居,西游记故事发源地之一花果山……娄烦县地处吕梁山腹地、汾河中上游,自然生态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十四五”开局以来,娄烦县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引领、融合发展”的总思路,全县上下全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旅游开发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群众致富。

黄庆山非常清楚,要不负组织的重托,做好帮扶工作,就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谋划工作,紧紧围绕娄烦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做到精准定位、对标发力。

黄庆山在娄烦县政府挂职任副县长,主要是协助当地开展文化和旅游、文物等方面的工作。去北京、跑省城,促招商、引资金,积极对接,黄庆山一上任,就积极借助文化和旅游部系统资源优势,与同事们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申报文旅项目,推进景区(点)建设。

2022年1月,娄烦县入选2021年度中国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十大案例;2022年2月,高君宇故居纪念馆景区内的故居维修保护项目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当年拨付到县资金648.58万元;2023年1月,娄烦县获得了中国气象局授予的“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

娄烦“山、水、林、气”资源独特,适宜发展乡村旅游、文旅康养,但知名度不高。黄庆山就想办法帮助娄烦县宣传推介生态文旅资源,主动协调国家和省市级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组织摄影爱好者进行宣传采风、印制宣传图册等,连续两年参加在香港、澳门举办的国际旅游展、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扩大“山水娄烦”的知名度。

发挥优势

讲好娄烦精彩故事

黄庆山坚持从推动文旅融合、赋能旅游发展上发力,带动群众致富、促进乡村振兴。他表示,要促进娄烦县旅游业发展,让旅游更富有魅力、成为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就必须深挖娄烦厚重的历史文化、弘扬革命文化、讲好娄烦故事,提升当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品质。

娄烦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高君宇的故乡,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黄庆山一方面为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引进项目资金,另一方面发挥文化、文艺方面的优势,以文化赋能的方式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在他的协调下,2021年10月,以讲述高君宇革命故事为主题的大型音乐剧《火花》在娄烦上演;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等艺术院团、社团的艺术家们陆续走进娄烦,以精彩的文艺演出助力娄烦各类节庆活动,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艺术大餐,又聚集了人气,提升了娄烦的知名度、影响力。

娄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遗址遗迹众多。山城峁、河家庄、童子崖等遗址群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娄烦古城遗址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县域内的花果山、大圣堂、猴王庙等古迹、地名,与西游记故事颇有渊源。

如何深挖娄烦历史文化底蕴、给娄烦旅游发展增加新动能、新业态?

黄庆山与同事们积极对接国家、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邀请专家调研、论证,谋划保护项目,实施修复提升。在他的推动下,娄烦县划定了县域内52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梳理出107处红色遗址遗迹、205处文化遗迹;高君宇故居、米裕镇战斗遗址入选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娄烦县罗家曲观音寺维修保护项目获得山西省文物局立项批复;2023年5月,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专家到娄烦,共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赋能娄烦旅游发展之策;7月,娄烦县花果山景区获第二批全国“西游文化研学基地”称号,进入全国西游记文化旅游目的地朋友圈。

两年来,黄庆山还协调开展了一系列送戏下乡、文化支教、书画展览、摄影采风、图书捐赠等群众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和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提升了当地旅游发展的品质。

有的放矢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在开展帮扶工作中,黄庆山高度重视挖掘和推广娄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旅游资源,通过推动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黄庆山刚到任不久,就主动对接县里的非遗保护传承协会,积极推动县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开展非遗普查,及时公布了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加大对娄烦刺绣、剪纸、布艺、面塑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推介力度。娄烦县多个特色鲜明的村级文化站点,都融入了当地非遗元素、设立了非遗体验基地。娄烦县有县级非遗59项、市级非遗6项,长期缺少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县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2023年5月,“娄烦刺绣”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实现了“零的突破”。

为了提高娄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业务素质、非遗传承发展利用水平,黄庆山主动对接文化和旅游部各司局,争取娄烦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全国性培训班。经常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设置“旅游+非遗”的课程,邀请非遗专家、旅游专家授课,引导学员提高非遗保护的意识、掌握传承的方法,通过非遗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体验。2023年7月,中国旅游协会妇女旅游委员会受邀到娄烦县,举办乡村妇女旅游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把旅游和非遗紧密地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黄庆山的组织和推动下,娄烦县选出了一批非遗保护传承带头人。2023年2月,娄烦县“雪梅绣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黄庆山抓住保护和传承娄烦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关键点、着力点,积极推动娄烦非遗融入旅游空间、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娄烦旅游的品质,进而助力娄烦旅游发展。如今,慕名来娄烦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

(付华)

2023-09-20 ——文化和旅游部挂职干部娄烦工作经验分享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2674.html 1 夯实文化根基 赋能旅游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