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过半,全国旅游市场热度呈现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6月以来,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西宁市开启了最美旅游季,开展了“2023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青海地方特色精品美食展暨第五届西宁美食季”、“夏都不夜城”夜游活动、“清凉一夏”露营文化主题活动等11项文旅活动,系列活动将一直持续至8月底。近期,关于“避暑季,游西宁”的旅游打卡视频纷纷亮相各大社交平台,引起广大网友关注。一时间,“夏都西宁”文旅形象频频“出圈”,“去西宁、品美食、感受夏都烟火气”成为旅游圈热议词。
展现河湟魅力
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西宁,寓意“西陲安宁”,是河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民俗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神奇,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共生共融。一段关于山水与人文、旅游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故事,从这里徐徐展开。
每年暑期,当国内的大多数城市迎来高温酷暑时,西宁这座高原古城以夏季平均20℃的舒适温度,被称为“夏都”,成为理想的天然避暑胜地。“西宁真的很凉爽,感觉就像来到一座自带空调的城市,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美食节等多彩活动,让我们的避暑之旅体验更加丰富。”前来西宁自驾游的广西游客黄艳感慨地说。
本届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深度聚合文旅资源优势,突出活动多样性、全民参与性和业态丰富性等特点,全面展示西宁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展现河湟文化独特魅力。
活动期间,黄河·河湟文化发展高峰对话上,来自国内的文化名人、黄河沿线城市文化学者及生态旅游业界专家,共同为弘扬河湟文化、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言献策。
“近年来,西宁市全力打造河湟文化新高地、致力构建旅游目的地新格局、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坚持不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国家内陆城市和国家旅游枢纽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出青甘大环线、唐蕃古道等4条国内精品自驾游线路。首次开通相约港澳、畅游东北、梦圆西藏、魅力新疆4条旅游专列,新增热点旅游城市航线9条,进藏达疆、入川通滇,枢纽辐射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增强河湟文化的生命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西宁市副市长张爱红在高峰对话上表示。
活动亮点频现
游客打卡体验感丰富
为更全面直观地让广大市民群众和游客感受青海特色、品尝青海味道、感知青海故事,本届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还分别举办了第五届西宁美食季、文旅惠民消费活动、“西宁礼物”非遗文创市集、“乐动夏都”潮流音乐季、第17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等一系列亮点频现的配套活动,丰富了广大游客的文旅消费新体验。“炕锅羊肉、烤羊肉串、火爆鱿鱼、青海土火锅……各种美食满足了我和家人的味蕾,每条小吃街都极具特色,各类人气小吃、网红美食琳琅满目,简直幸福感拉满。”带孩子到西宁旅游的四川游客肖昱霖惊喜地说。
此外,作为本届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的亮点之一,“第17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西宁市民的文旅体验推向高潮。华灯初上,在西宁城西区唐道商业区锅庄广场,一座宽幅的大银幕矗立于此,向来往的游客行人发出观影邀约。
电影展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FIRST来到西宁的第12年,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文化盛宴,不仅是影片展映的平台,更是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桥梁。通过电影展,观众能够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作品,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电影展给游客和市民带去意犹未尽的愉悦体验的同时,也让大家更加关注西宁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游玩选择多样
各区县活动精彩纷呈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活动期间,西宁市各区县也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节庆活动。比如,大通老爷山花儿会、湟源排灯文化旅游暨河湟美食嘉年华、城中区第五届河湟手艺人美食节、湟中区首届河湟文化美食节、城北城市露营节等各类文旅配套活动,满足市民和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其中,西宁市大通县“第十四届老爷山‘花儿’会演出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悠扬的花儿、舞动的旋律、斑斓的色彩为当地群众奉献了一场民俗味儿十足的视听盛宴。西宁市湟中区通过举办“遇见湟中·寻味河湟”湟中区首届河湟文化美食节,打造河湟风情展示DP、城市露营市集、后备厢市集(15个)等,提供沉浸式打卡市集体验,打造夏日河湟时尚新基地。通过露营地、天幕广场、户外烧烤、网红小吃、围炉煮茶、星空住宿等丰富形式,推广露营及户外运动新业态,有效拉动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西宁着力构筑“一芯二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态格局,先后建成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和北川湿地三大公园,培育出“第三极看海洋”“高原观熊猫”等特色文旅产品,串联城市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红色文化、生态文明等建设成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出游选择。在西宁,游客可尽情享受炎炎夏热里的凉爽,寻找向往的“诗与远方”。(姚津/文 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