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5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鱼入稻花中

本版插画 呱咕

□ 赵佩蓉

青田的盘山公路,有水蛇一样的腰身,从山脚盘绕到山顶。略拐个弯,一层层梯田跑进我的眼里,容我注视:一畦畦的秧苗仰赖沃土,将根往下深扎,茎秆又自信地向上挺拔。正是初夏时节,稻禾爆发出与季节匹配的欲望和激情。它们的秆正在长粗,呈现蓬勃的英气,安静中藏着一股生机、一种力量。偌大的山野宛若平铺的绿笺,每一株稻禾都是落地生根的诗行。

此时,我置身在青田县龙现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的核心区块。这个山村处于奇云山缓坡的开阔地带。当天是薄阴天气,抬望眼,只见山间云雾缠绕。一团团的淡白雾气笼着群山,蒙着杂树,染出淡青色的氤氲。云雾骤然聚合,袅袅上升,徐徐飘移。青山犹着羽纱,隐了形体,粗棉线般的山脊线隐约可辨。就在出神之间,晓雾消歇。薄阳从波浪般连结的山峰缺口斜射下来,呈现狭长的明亮。大块的云絮聚集成透亮的金属质感,群山淹没在蜜汁一般黏稠的光晕里。奇云之山,名副其实。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村庄四面环山,只余一个出口。村口有元宝坳、千坑坳两个山谷,溪流奔泻而下,震响如雷。水随山折,跌宕成潭,曲折连环,人称十八潭。环绕整个村庄的溪,不甚宽,水亦不深,却有泉眼汩汩冒着泡。“哇,好多好多鱼呀!”“这条是金红色的呢……”沿着溪走,因为鱼群悠游,脊背踊跃,我们这些外乡人喜形于色。边上有人马上点拨,没见村子叫龙现村吗?真龙现身的地方呢,啥稀奇事都不足怪。以龙命名,可以满足人们对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的祈愿。该溪源自龙潭湖,唤为龙源坑。

不过,神龙下凡只是传说,稻鱼共生系统才是村里实打实的招牌。早在唐宋时期,当地先祖为了克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劣势,逐级筑坎,垒石为田,引水灌溉,种植水稻。人类文明的进程,常有意外发生。潭中多滩石,潭鱼容易随水流触石而亡。偏偏有一群撞了大运的潭鱼误入稻田,从此恋上温柔乡。鱼群殷勤,为水稻翻土;稻田慷慨,为鱼群供食。长期的耳鬓厮磨后,稻鱼两情相悦,形成亲密的共生关系。鱼群也不忘本,保持了鲤鱼的基本面目,只是头型变小,身体壮实,人们便将这鲤鱼的变种叫作“田鱼”。名字简俗,一点儿也不妨碍田鱼登上大雅之堂。清光绪《青田县志》有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于稻田及圩池养之。”

田间种稻,稻田养鱼,是龙现村先民基本的生产方式,孕育出的农耕智慧,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力注脚。经过年深日久的试验改良,稻鱼共生的生态模式被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充实,掀开了新的篇章。四月暮春,村民先将稻田底部深翻土,再将田埂堆高夯实,安装好拦鱼栅,引水满田畴,还要用生石灰对水田进行消毒。插下秋苗十天左右,在盐水中洗过澡的鱼苗,争先恐后地奔赴稻田宽厚的怀抱。共存契约自觉形成,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刚入水的鱼苗紧急地寻找安身之处,水稻心甘情愿地奉献阴凉和丰富的有机物。鱼群承担起除虫除草的职责,它们的排泄物又给水稻提供天然肥料。阳光之下,稻禾郁郁葱葱,鱼鳞熠熠发亮。七月盛夏,深度合作继续推进。稻禾拔节吐翠,分蘗抽穗。田鱼在稻田中搅动,一方面促进水对肥料的吸收,一方面吞食稻花、昆虫,将身子养得短而胖。九月金秋,稻穗已经弯下,饱满的谷粒闪烁诱人的光泽。田鱼呢,已经长成黑眼珠短嘴巴宽身子的丰腴姿态。农人思忖着,要放了水取了栅,准备抓鱼了。

如今,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越来越成熟。在村庄里行走,随处可见梯田高低错落,溪涧塘潢间杂其中,有稻有水皆有鱼。田鱼已经进入百姓的生活细节,成为文化标志。他们将田鱼吃出了新花样,在清蒸红烧的传统烹饪基础上,独辟蹊径,丰富了“镂雕”“水晶”“切片”手法,开发出“稻鱼之恋”“金丝玉帛”等新菜品。在田鱼村农庄,我们遇到了一位花发老者。他自言是村里两栖人群中的一员,年轻时逃离家乡,一只脚踩在欧洲的大地上,携带石制产品,操着生硬的中式外语,在西班牙、意大利谈生意、置产业。在异乡,梦里全是“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的场景。老年以后,另一只脚终于回归故乡的大地。他以虔诚之心对待面前的一盆田鱼,郑重落箸,缓慢咀嚼。“每一个鳞片,都柔软韧香。”他的眼中放出光亮,为我映照出“饭稻羹鱼”的怡然自适。

鱼灯舞起来了,就在民俗文化馆的空地上。火树银花不夜天,锣、鼓、钹、镲敲得震天响。人们举着篾条捆扎的鱼灯,组成浩浩荡荡的灯队。领队的手持长柄大红珠,红鲤灯紧跟着。凡是淡水鱼种类,你能想到的鱼灯,应有尽有。包着头巾、系着腰带的舞灯人,昂首阔步。舞鲤者时而小跑奔进,时而起伏跳跃;舞鲀者不停转动河豚的头部,用下蹲小跳来翻转肥硕的鱼腹;舞鳅者腰肢特别柔软,左右手交换,长长的泥鳅可以碰头摇尾……他们不断地调整队伍,变换出“春鱼戏水”“双鱼亲嘴”“二龙喷水”“鲤鱼抢珠”等复杂阵型,以此表达年年有余的喜悦和感恩。

偏远的村子热闹起来了。络绎不绝的人从遥远的城里来。他们从来没有尝过稻叶割在手上的痛,也没有尝过鱼嘴吮吸小腿的痒。风吹稻田,稻禾摇曳,他们会抚触一下茎叶,感受生命成长的律动。水起涟漪,田鱼往来,他们会俯身凝视,感受任意东西的自由。然后,他们坐在亭榭,美美地享受来自田鱼的馈赠。

稻壮鱼肥,应该是大自然的至美时刻吧。

2023-07-25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1415.html 1 鱼入稻花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