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3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实地调研拓思路 交流研讨谋发展

——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齐聚湘西共话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赵腾泽 高 慧

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近日,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全国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有关负责同志齐聚湘西,在调研中拓宽思路,在交流中共谋发展,共同谱写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走进乡村看变化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10年来,十八洞村牢记总书记嘱托,成功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经验。

会议开始前,与会人员来到十八洞村以及凤凰县竹山村、菖蒲塘村等地,实地探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成果。

在十八洞村,刚到村口,众人便被一声声嘹亮的民歌所吸引。身着苗族盛装的村民正热情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游客,脸上洋溢的笑容是乡村振兴成果的生动写照。

万众瞩目下的十八洞村,如今正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上大步向前。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湖南花垣十八洞苗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十八洞村集体携手发展,改造村民旧房,建立了十八洞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苗绣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既衍生出了备受游客青睐的文创产品,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公司对村民进行培训,让留守在家的乡村妇女在传承苗绣非遗技艺的同时也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现在这些村民每月能增收1200元至5000元左右。”该公司总经理陈国桃说。

走进凤凰县竹山村,吴国平、吴国安两位村民正在田里拉着耕牛劳作,看到游客们走进村里,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两位大叔如今在村里展示农耕文化,每月能拿到2000块钱的工资。”凤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有关负责人说,“竹山村的耕牛都是拿‘年薪’呢,每年能有4000块钱的‘工资’。”

据了解,竹山村建寨有800多年历史,特色民居保存完好,是湘西著名的“半坡村落”原始堡寨。如今,村庄变景区,村民在家门口工作,向游客展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凤凰县菖蒲塘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独具特色的柚子体验园吸引着大量游客。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桔子林,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10年来,菖蒲塘村走出了一条水果立村、科技兴村、文旅强村的特色发展之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121元增加到2022年的30392元。

生动实践展亮点

村村有亮点、寨寨有特色,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湘西,围绕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多措并举,正坚定不移走好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据了解,目前,湘西共建成39家A级旅游景区、96个乡村旅游示范(重点)村、62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了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品牌。2019年至2022年,湘西共实施文旅重点项目143个,重点提质改造了矮寨奇观景区,建设了凤凰旅游观光磁浮快线,开发了凤仙境·森林温泉艺术小镇、里耶八面山景区等文化和旅游项目,推出了矮寨峡谷星空露营基地、湘西不夜城、十八洞村“地球仓”民宿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

今年一季度,湘西接待游客135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79亿元。文化和旅游业态在乡村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5月下旬,湘西还印发了《湘西自治州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若干措施》,激发乡村文旅创业就业活力,鼓励乡镇村寨创品夺牌,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湘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取得优异成果,离不开湖南省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全局谋划、统一推动。据介绍,湖南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全省70%以上的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分布在相对落后地区。“十三五”期间,湖南通过文化和旅游带动减少贫困人口100余万人。在湖南脱贫攻坚示范村中,有41%是文旅扶贫重点村。

“我们坚持把文化和旅游摆到促进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去谋划,以高位推动保障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全省各地突出特色,探索形成了‘红色演绎’‘非遗破圈’‘资源联姻’等一批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湖南模式’。”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说。

分享经验再出发

交流会上,部分省份文化和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力量。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戴允康介绍,四川着力培育系列品牌增强乡村魅力,在总结运用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起开展了“天府旅游名牌”评选活动,评选出两批天府旅游名镇60个、名村60个。“我们实施了‘天府度假乡村’培育行动,遴选‘天府乡村风景旅游道’,不断丰富四川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体系。同时,将乡村旅游纳入‘安逸四川’宣传推广体系,创新开展‘安逸乡村看四川’‘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展播’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乡村旅游金名片不断擦亮。”

云南则积极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良介绍,云南厚植乡村生态文化,以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为基础,推进建设了1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1000个特色民族提升示范村、17个乡村振兴示范园以及30条“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20条生态特色旅游线路、10条农耕文明旅游线路,把绿水青山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内涵,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陕西聚焦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强化文化引领、景区带动、艺术赋能、综合保障,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和旅游赋能引领乡村振兴的典型。“建设高品质旅游景区带动投资与消费,已经成为各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时,加大支持力度,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始终把统筹指导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说,“我们将加强调查研究,理清思路举措,进一步在强产业、兴文化、育人才、建机制等方面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06-13 赵腾泽 ——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齐聚湘西共话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0471.html 1 实地调研拓思路 交流研讨谋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