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0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踏浪东海 未来已来

——浙江大力推动海洋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

近日,“深圳-厦门-舟山-上海”招商伊敦号邮轮东南海岸文化之旅正式启航,3月24日邮轮抵达舟山,期盼已久、努力三年的梦想照进现实。这艘邮轮,串联起岛岛的互游互动,承载着旅游的深蓝愿景,预示浙江海洋旅游迈向东海,开启让海岛“美起来、游起来、热起来、富起来”的新征程。

浙江依海而生,向海而兴,26万平方公里海域波澜起伏,6486公里海岸线绵延曲折,4350座美丽海岛星罗棋布。浙江海岛旅游发迹于普陀山,早在1979年,普陀山管理局成立,浙江率先发展海洋海岛旅游;如今,作为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的重要交汇地,海上大花园全面发力,十大海岛公园绽放东海,生态海岸带加快建设,浙江实现了从孤岛到群岛再到陆岛的联动发展,从滨海到东海再到星辰大海的精彩蝶变。

迎着东海的第一缕曙光,浙江海洋海岛旅游正踏浪而行,驶向诗和远方。

定盘 擘画蔚蓝

2003年,“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的战略构想,开启了浙江海上花园建设的序幕。

同年提出的“八八战略”,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全省发展海洋经济引领航向,谋篇布局。

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奋力践行“八八战略”,始终坚持向海发展,擘画海洋强省的壮阔蓝图。2015年,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指出“海岛旅游是浙江乃至中国旅游产业的新蓝海”,浙江海岛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2017年,省委、省政府谋划部署“四大建设”,海岛大花园成为大花园建设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首次提出建设十大海岛公园,并连续3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由此,以花岙、洞头、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大陈、大鹿、东矶、蛇蟠为主体的“10+x”海岛公园集群“群星璀璨”,海上邮轮航线“串珠成链”,一幅现代版的海上“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起航 拥抱蔚蓝

2019年以来,浙江海洋旅游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4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的67.1%,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3375亿元。如果把海洋旅游的发展比作一艘邮轮,浙江何以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浙江聚焦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创新深化推出的四招打法,给出了解题思路。

第一招,系统思维定“航向”。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陆海一体,构建一带统领、四极辐射、六湾协同、十岛带动空间布局,加快形成滨海为基、近海支撑、中远海拓展的陆海一体新格局。浙江有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气魄,《浙江省海岛大花园建设规划》《浙江省十大海岛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浙江省海洋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陆续出台,久久为功推动全省域谋划、全方位变革、全系统重塑,绘就出海洋旅游挺进东海的“星盘航图”。

第二招,生态开发领“航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海洋生态自然规律,深入推进生态海岸带、美丽海湾建设,让海岸绿起来、让海水蓝起来、让海岛美起来,推动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海水面积占比46.5%,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环绿抱翠、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海大花园正逐步显现,描绘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洋范本。

第三招,合作联动提“航速”。强化“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意识,按照“立足浙江,面向东海,辐射全国,放眼全球”的视野,携手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永久会址花落舟山的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亚洲海洋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在浙落户,全球海洋旅游合作与发展春潮澎湃;玉环对台直航、温州往返日本的歌诗达邮轮大西洋号等,以及东南海岸邮轮航线的开通,进一步加快浙江对外开放合作的步伐,推动岛际联动,有机串联,浙江成为旅游“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联通便捷、合作紧密、发展一体的内外联动新格局已然形成,为海洋旅游添能蓄力,提速驶向发展的“星辰大海”。

第四招,综合集成护“航程”。探索“全生命周期”模式,坚持系统集成、共建共享,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闭环管理机制。从高规格推进会、高质量项目库、高能级政策包,打出了规划、建设和保障系列组合拳,省财政厅每年安排7500万元专项资金,省发改、自然资源部门支持重大旅游项目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海洋海岛建设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一个个体量大、带动强、效益好的度假产品如珠玉般点缀在东海之滨,齐力营造出“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浓厚氛围。

项目 驱动蔚蓝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项目,是提升海洋海岛旅游“进出便捷、体验舒适、环境优美”的关键一招,是驱动全省海洋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变量。

近年来,浙江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舟岱大桥、洞头大桥等项目的落成,甬舟铁路启动,大大改善海岛交通条件,开启了陆岛联动、陆海协同的全新阶段;普陀观音法界、印象普陀、舟山那云·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等高端度假项目的签约落地,进一步提升海岛旅游能级。2022年底,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千项万亿”工程,其中,海洋类文旅项目8个,总投资295.71亿元;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文化和旅游投资“双百”计划,其中,海洋类文旅重大项目17个,总投资487.6亿元,全面掀起海洋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高潮。舟山“星辰大海”“小岛你好”计划、台州浙东沿海一号公路、温州“168黄金海岸线”等项目的全力推进,成为推动高质量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截至2022年底,全省海岛公园建设项目227个,总投资1330.3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37.3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51.81亿元。项目的巨大驱动,让海洋海岛旅游发展日新月异,迎来全新的蝶变,不断增强奔向东海旅游的动力。

品质 锻造蔚蓝

品质是海洋旅游发展的生命线,是构建幸福海岛生活基准线。远观云雾海景,近赏繁花遍地,是人们对海岛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趁着“微改造、精提升”的东风,浙江因地制宜,因海施策,走出了“一岛一特色、一湾一主题”的品质升级之路,海岛的胜景之姿更胜从前,全省涉海县区基本实现城镇村景区化全覆盖。

于细微处见功夫。就地取材的景观节点、与海天融为一体的特色民宿、匠心巧思的艺术设计……舟山普陀区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让东港海滨公园、沈家门渔港、东极岛焕发新颜,重塑美好生活体验,海上花园会客厅的名片不断擦亮。

从数字中绘未来。以数字化思维引领理念、制度、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的“智慧海岛”雏形初展。嵊泗花鸟岛推出海洋旅游“私人订制”,一键定制旅途,一机掌握资讯、一扫纵享服务,全面开启美好生活。

用“绣花”式精雕琢。浙江海洋海岛旅游体验更精致,设施更精良,环境更精美,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逐渐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

文化 赋能蔚蓝

海洋文化是支撑浙江海洋海岛旅游发展的力量之魂、信仰之基、精神之源。浙江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列入省政府今后五年的十大工程,海洋海岛旅游成为彰显浙江文化的重要载体。

诗路文化带、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文艺赋美工程、文化润景工程等在浙江海滨、海岛、海湾等地深度推进。浙东唐诗之路海上延伸带踏浪而行,孕育了“海上诗路”“山海名刹”等一批精品游线。从海霞故乡洞头到垦荒之岛大陈岛,从“海山仙子国”蛇蟠岛到海天佛国普陀山,文化基因解码不断深化。三门青蟹、嵊泗“十二道渔味”……舌尖上的海岛,满足游客对美食的所有幻想。东南海岸文化之旅邮轮航线的开通,衍生上海—舟山四晚五天、东海海上景点等优质产品,推动浙江文化走出去,成为向世界展示新时代文化浙江的海上流动“窗口”。

乘风破浪会有时,东海何处不成诗。耕耘沿海到挺进东海,历经40多年,浙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条件与定力。挺进东海,是浙江海洋海岛旅游发展的时代使命,更是战略转向、思维变革与开放提升,将在发展视角、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领域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重塑、创新性发展。

未来,内嵌深蓝基因的浙江海洋海岛旅游,将与东海的曙光同行,如期相约奔赴东海,始终澎湃,生生不息,续写让海岛“美起来、游起来、热起来、富起来”的崭新篇章。

(之行远)

2023-04-20 ——浙江大力推动海洋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9349.html 1 踏浪东海 未来已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