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凤文 吴越
日前,辽宁省第一批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名录出炉,其中,沈阳市红梅文创园等8个商业街区入选。
红梅文创园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44号,始建于1939年,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是在原沈阳红梅味精厂老旧厂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近年来,园区内植入创意设计、时尚餐饮、艺术展演、音乐创作孵化、创意集市、夜经济等多种文化消费业态,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潮流文化打卡地。
沈阳红梅味精厂曾以产量大、出口多、质量优而著称,是东北三省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红梅牌味素”(以下简称味精)于1983、1988年两次荣获国家质量金奖,1997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味精行业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沈阳乃至整个东北没有驰名商标的空白。
老沈阳人没有不知道红梅味精的。在铁西区居住了50余年的张洪生曾是红梅味精厂的一名工人,他说:“当年,红梅味精厂的利税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红梅味精作为标志性礼品,更是沈阳人馈赠亲友的特产首选,绝对是沈阳的骄傲。可惜的是,在市场经济的诸多因素影响下,几经转制的红梅依然不堪重负,于2012年4月27日向法院申请破产,2014年5月28日被法院裁定破产。”
值得庆幸的是,“红梅”品牌并没有伴随着企业的破产而“消失”。在多方积极参与下,2019年9月30日,在旧厂址上,沈阳红梅文创园正式开园。13处遗存工业厂房由“味蕾仙子”向文创达人过渡,实现了由大众餐桌的“配角”向旅游“主角”的华丽蜕变。
沈阳市铁西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工作人员张海介绍:“我来到红梅文创园后,发现记忆中的老厂区已经旧貌换新颜。红梅文创园推出的一套‘工业记忆’明信片及书签让我印象深刻,它以工业风格为基调,融入艺术、文化内涵,有了新一代工业衍生品的味道。当我游览了发酵艺术中心和味觉博物馆时,感觉曾经老旧的厂房车间因艺术而重新焕发了生机。”
随着天气转暖,每到傍晚,年轻人就开始三三两两相聚红梅文创园。来自辽宁大学文传学院的邱天恬说,他每个周末都和同学到这里玩,可以在景观旁拍照打卡;或是到网红小酒馆举杯小酌,谈人生、谈理想;或是一起去看展、听脱口秀,沉浸在艺术中。
红梅文创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遗产的活化不是简单“重生”,而是一种产业,要延续红梅文创园的生命力,必须持续植入新兴产业资源,形成全新产业格局,着力打造产业聚集高地,推进工业遗址“文创范儿”的改造转化。
红梅文创园推广总监南津介绍:“红梅文创园的特色在于最大限度保留了原始建筑风貌,我们尽量使用原有工艺,保留使用原旧构件,充分发挥工业遗产自带的文化记忆,辅以开发新的特色功能,重塑工业遗产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