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1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旧州壮乡情

本版插画<呱咕

文<罗捷媚

冬去春至,蝶舞蜂飞,暖融融的日头落到“中国绣球之乡”旧州,这个中越边境的小村顿时灿灿然闪亮起来。

明清遗风扑面,古村风姿绰约。文昌阁兀立河中,旧州古街傍水而居,远处田野上的百亩花海五彩缤纷,恍若壮家姑娘织就的一幅艳丽壮锦。

春江水暖,几只青头鸭在水面游荡,泛起淡淡的涟漪,硬是把梵高的画布给弄皱了。经过昨晚的一场如酥春雨,两岸的花草树木清新干净,溢出一股好闻的清香味。峰峦之间兀立的文昌阁被花香浸润,犹如绿带上镶着的明珠。

“可别小看这座不起眼的文昌阁,它可是全国唯一一座建于水上的文昌阁。”当地朋友自豪地说。原来,壮家人信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成就万物”的人生哲理,于清乾隆年间,在鹅泉河上建造了这座3层高四角形的文昌阁。尖尖的葫芦塔顶和翘起的四角,如青铜宝剑直插苍穹。文昌阁内供奉着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文曲星和“独占鳌头”的魁星。古人相信文曲星、魁星能帮助自己功成名就,十里八乡的学子赴考前必到这里祈福许愿。

离开文昌阁,来到旧州街口。旧州街又称“绣球一条街”,街上500多户人家,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会制作绣球。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串起一栋栋古民居。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色彩艳丽的布条、绸带,旁边的木架上挂着一个个圆圆的绣球,十分精致。

在旧州,绣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曾经,绣球是壮族男女的爱情信物。在三月三、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女方会把手中的绣球抛向自己喜欢的男子,如果男子接下绣球,就代表接受了女方的爱,可以订下终身。如今,绣球已演变成馈赠亲朋好友、传递祝福的吉祥物。

身着壮族服饰的阿妈阿婆坐在门口,一针一线地制作绣球,成为老街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正在低头绣着绣球的女子抬头热情地点点头,用壮语说了一句什么,又低下头继续手中的活儿。朋友翻译,她说的是欢迎光临,请随便参观。她没有因客人进入而停止手上的活儿,也不忙着招揽生意,来与不来,买与不卖,她都并不着急,朴素的乡情让我们深感亲切。

我仔细观察挂在门口的绣球,发现它们大多以红、黄、绿三色为主。每个绣球有12瓣,每瓣都绣有梅、兰、竹、菊等植物或燕、龙、凤等鸟兽。朋友告诉我们,壮家人做绣球很有讲究,先把各种颜色的绸布贴在布底上,剪成瓣,然后描上各式图案,一针一线地把瓣绣好,再将其粘贴成圆球,然后缀以珠子、流苏,一个精美的绣球才算大功告成。

我们一人买了一个绣球,提在手里,继续在旧州古村行走。这里仿佛有一种魔法,走进去,会让人心安,让人沉醉,久久不愿离去。

2023-02-2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8091.html 1 旧州壮乡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