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9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新疆巴格其村:非遗工坊里“奏”出致富曲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自治区文博院党组书记徐锐军一行来到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春节假期虽然已过,巴格其村的村心路上悬挂的中国红元素装饰点缀着村民家的院墙,院内是一栋栋整齐的抗震安居房,干干净净。

村里的一家大院内,少数民族乐器都塔尔雕塑格外显眼,这家大院是巴格其村民族乐器制作非遗工坊。在这里,徐锐军同乐器制作传承人交谈,了解该村民族乐器制作产业情况。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和村民能传承手艺增收致富,我还带了十几名徒弟。”传承人买合木提·夏克说。2022年年底,巴格其村乐器制作非遗工坊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展示展销活动,在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非遗工坊是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及厅驻村第一书记、当地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帮扶,引入和田买合木提夏克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在巴格其村建设的,通过“公司+非遗+工坊+农户”的方式,由该村村民买合木提带领村民掌握制琴技术,并将当地果木原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切开一块块木板,一片片泡水烤制弯曲,再将切口依次削平,对接粘连成琴箱,接着制作琴杆和琴头,将琴箱、琴杆、琴头安装起来,紧接着用彩带装饰接缝,并在琴箱、琴杆和琴头上绘制图样,涂抹颜料,最后安装琴弦拉紧琴弦,进行试弹调音……”买合木提介绍了都塔尔乐器的生产步骤。

春节期间,他一有空就到非遗工坊里溜达一会,兴致来了还会自己制作、指导村民制作乐器,临走的时候也会将乐器的绘制图样、调制琴弦这样不需要在非遗工坊完成的工作带回家里。

买合木提是巴格其村民族乐器制作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制作一把1人高的都塔尔乐器通常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有的工艺复杂的乐器需要半个月时间甚至更久。

巴格其村村民海如丽尼萨·巴克尔说:“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好政策,让我们发挥自身的优势生产乐器,我想让巴格其村的乐器卖到全世界,会尽自己的努力。我就想多做一些,收入就会高一些,还不影响和家人在一起过年。”

海如丽尼萨自2018年进入非遗工坊以来,就在这里学习制作民族乐器,他可以生产都塔尔、弹拨尔等10多种民族乐器。如今海如丽尼萨依靠制作乐器年收入将近3万元。情况类似的还有托合提居麦·图尔荪巴柯,他从2018年进入非遗工坊工作,目前年收入达4.5万元。

“现在非遗工坊一共有20多名村民,一年要生产乐器7000多件,员工月工资从1500元到6000元不等,2019年年销售额达170万元,2022年也达到百万元。”买合木提说。

徐锐军还看望厅驻村第一书记和干部,走进村民家里拉家常。

“我们一定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开阔视野,丰富产品类型,使产品符合大众需求,进入日常生活;要发挥优势,利用‘网红’效应打造品牌,非遗传承人也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做直播加大宣传。同时,文化和旅游系统也会提供帮助和平台,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徐锐军表示。

(思超)

2023-02-0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7853.html 1 新疆巴格其村:非遗工坊里“奏”出致富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