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4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闹秧歌

本版插画 呱咕

□ 朱明东

嘀喇哒,嘀喇哒,喇哒喇哒嘀喇哒,咚了咚咚哐……梦中,我又听到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秧歌调。在热烈的曲调中,我牵魂绕梦,像清风一样飞向久远的童年时代。

闹秧歌是东北地区正月里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主要用唢呐和锣鼓伴奏,充满喜庆地跳,就是一种闹,“闹秧歌”由此而来。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我的乡亲们最喜爱的娱乐就是秧歌,百扭不厌。闹秧歌是团结奔放的激情宣泄,是粗犷豪迈的性情挥洒,更是纯朴勤劳的生命写照。整个童年,我听得最多的是正月里的秧歌调,看得最多的是正月里的秧歌舞。

那时的农村,一到正月就闹秧歌。秧歌队伍由两三百人组成。除队长,前排领队,唢呐、锣、鼓师傅外,其余皆为秧歌队员。经过短暂的演练,秧歌队终于粉墨登场,足迹烙印在村里每条宽宽窄窄、长长短短的雪路上。清脆欢快的秧歌调响起来了。它打破了冬日的沉寂,唤醒了酣睡的土地,敲碎了皑皑白雪,驱走了沉沉寒气。秧歌调响起的一刻,也是濒临年关之时。辛劳了一年的乡亲们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愁事、难事、琐碎事,轻轻松松地把自己融汇到这优美的曲调中,好像所有忧愁、不快和烦恼都能被这秧歌调吹得一干二净似的。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整个乡村都被秧歌调渲染着、荡涤着,其时间之长是任何娱乐都不能比拟的。这和那时的农村冬季休闲时间较长、人们企盼欢乐的日子持久有直接关系。

那时的男女秧歌服已经逐渐从简单的白头巾、红绸带转向彩色的头饰、套装、绸带和扇子了。在欢快的曲调声中,秧歌队员们身着艳服分成几排,队列像长龙一样在乡村雪路上舞动着。在秧歌服的装饰和映衬下,男队员潇洒、活泼,女队员则显得更加妩媚、艳丽。伴随由唢呐、锣鼓组成的秧歌调,秧歌队员们一手舞彩绸一手摇彩扇,进两步退一步,左一摆右一扭。扭到兴奋时,队员们有的挤眉弄眼,情态夸张,有的耸肩弓背,步履蜿蜒,有的摇摇摆摆,羞羞答答。天寒地冻里,扭出了东北人特有的浑厚风韵、豪放风格、淳朴风情,异样姿态容纳了多彩内涵。火爆气氛下,路两侧挤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喜气洋洋中品头论足,目不暇接中你拥我挤。个子高的还好说,个子矮的只好踮着脚看,有的干脆爬到路旁的围墙或柴火垛上居高临下欣赏。看得出了神,看得着了迷,如痴如醉,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孩子们则兴高采烈地尾随着秧歌队,从村子的东头跟到西头,雀跃着,嬉闹着,奔跑着,有的干脆跟着模仿去扭去跳……

嘀喇哒,嘀喇哒,喇哒喇哒嘀喇哒,咚了咚咚哐……秧歌调在吹奏,在飘荡;秧歌队在行走,在舞蹈。喜庆的气氛笼罩着寒冷的冬日,弥漫在乡村的上空,久久不散,仿佛春天已经提前到来。

2023-01-24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7404.html 1 闹秧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