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秭归县集山、水、峡、坝于一体,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屈原故里等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聚集叠加,享誉世界的屈原文化、多姿多彩的柑橘文化、独树一帜的龙舟文化、兼容并包的巴楚文化、引人注目的移民文化、历史悠久的峡江文化交相辉映。近年来,秭归县紧跟短视频风口,利用本地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借助短视频发力秭归城市品牌塑造和传播,让更多人看见秭归、爱上秭归。
找准定位 着力品牌塑造
(一)坚持属性优平台。2021年4月,秭归面行全社会开展“一句话叫响秭归”主题口号征集活动,从众多来稿中选定“诗里画里 屈原故里”作为秭归城市形象宣传口号。2021年10月,秭归县文旅局开通微信视频号“文旅秭归”。该视频号从开通起始终坚持文旅属性,区别于政务类视频号,以传播屈原文化、推介秭归为出发点,坚持原创,坚持首发。截至目前,“文旅秭归”微信视频号共发布短视频 188个,播放量共计500多万次,全网播放量800万次。
(二)打造矩阵拓渠道。在运营“文旅秭归”微信视频号的基础上,相继开通抖音号“飞阅屈乡”“秭归文小旅”。“飞阅屈乡”以航拍秭归山水景物为主,“秭归文小旅”以日常工作生活为主。今年4月,开设“秭归到处是欢笑”“秭归到处是龙舟”“秭归到处是文艺范儿”“我在秭归很想你”等视频话题,面向社会开展随手拍活动,组织全员参与秭归文化旅游短视频宣传营销,全网关于秭归的短视频总量明显增加。
(三)暖心互动增交流。今年8月,“文旅秭归”公众号举办了以露营为主题的“芝兰谷星空夜话——‘文旅秭归’首届读者见面会”,邀请热心读者、全县知名作家、摄影师及新媒体运营团队等参加。活动现场为“土味情话”征集活动优秀作者颁奖,聘请了一批在短视频创意、短视频拍摄等方面有特长的人员担任秭归文旅推介官。10月,秭归面向全社会招募“文旅秭归”短视频主角,消息一发布,就收到了几十份报名表。
放大优势 着力创意表达
(一)赋能秭归城市形象IP。秭归城市形象IP“屈大夫”“橙小秭”“粽小归”“舟小龙”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大众的喜爱,衍生的文创产品更是火到了省外。秭归以IP形象为主角创作短视频,解锁新玩法,“舟小龙”打卡系列短视频播出后,网友纷纷表示“组团一起去偷舟小龙吧”“谁能扛得住舟小龙的萌呀”……秭归面向全国举办城市IP形象动漫邀请赛,共征集动漫短视频作品108个,作者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动漫影视公司、文创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最终推出《楚时空战记》《龙舟争霸赛》《屈原归乡记》《归》《九畹溪漂流记》等优秀作品进行展播,俘获了一众粉丝,让秭归和秭归IP同时出圈。
(二)推广秭归深厚文化资源。秭归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0大门类、98个艺种,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传承人600余人。短视频让这些文化资源从“藏在深闺”走向大众。在2022年“打卡中国·最美地标”网络国际传播活动中,来自巴西、意大利、韩国、墨西哥、巴基斯坦、英国等国家的网红博主来到秭归非遗小巷,体验非遗文化,拍摄短视频,秭归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获得博主的一致好评。今年10月推出的《馆长开讲啦》系列短视频,秭归县文化馆、博物馆及图书馆馆长变身主讲人,向人们讲述屈原传说、秭归文物、《楚辞》,目前已播放三期,观众纷纷表示“接地气、开眼界”,还有粉丝主动加入“催更团”,期待下一期的播出。
贴近生活 着力内容输出
(一)蹭热点。密切关注短视频风向和热点,揣摩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迅速推出秭归版热门短视频,如“美丽中国秭归篇”“航拍中国秭归篇”,满足秭归人民想看见自己家乡上热门短视频的愿望。屈原故里端午文化旅游节期间,发布的原创作品——秭归方言版《端午RAP》在微信视频号的浏览量达30万次,《2022年端午文化节开幕式》作品浏览量达38.6万次,炒热了“我到秭归过端午”话题。
(二)接地气。聚焦衣食住行,拍摄身边人身边物身边事,引发观众共鸣。日前拍摄发布的秭归过早系列之《秭归过早篇之马婆婆牛肉面》引起了全民转发评论的小高潮。组织拍摄MV《疫情之后》、说鼓《全民抗疫歌》,刷爆朋友圈,既传递了正能量,又提升了秭归的美誉度。
(三)求变化。秭归短视频在走乡土乡情风格的基础上,也结合内容努力探索不同的风格,创作了《离职宣传片——芝兰谷》《秭归有个石头城堡》《秭归青年》以及变装类的古风视频、音乐类短视频等,秭归不断扩大短视频的受众面,通过公众号推文增强互动,用推文的形式摘录观众对短视频的评价,征集观众想看的短视频,实现了短视频内容的优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