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文旅资源,树立精品意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态立县
“几年没来东平湖,没想到变化这么大。”来自济南的游客王女士指着眼前绿树成荫的环湖路和水波潋滟的湖面说。在一天的时间内,王女士既近距离观看了东平影视城景区内的各种情景演出,又坐上游船“荡舟东平湖”,体验了一把原生态的湿地游。
近几年,东平湖的“水”文章越做越好。依托东平湖,东平县打造了东平湖生态旅游区,区内建设了环湖绿道、生态湿地、荷花和油菜花景观带、水上森林、苗木花卉和生态农庄,大量候鸟由此飞过,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加,构成了江北少有的生态画廊。如今,东平湖生态旅游区已形成了入湖体验游、环湖自驾游、离湖乡村游等多种休闲度假模式。每逢周末和假期,大批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湖边观鸟、湖上泛舟。沿湖群众纷纷开办渔家乐、农家乐,“一产变三产,渔民当老板”成了当地流传的顺口溜。
今年,东平湖生态旅游区入选“山东省生态旅游区创建名单”。“万里黄河与千年运河在此交汇,为东平县的文旅发展带来机遇。”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华表示,下一步,东平县将以东平湖为核心,强化节点打造,构建城区、景区、乡村三位一体的旅游发展体系,积极打造济南—东平湖“泉湖”文旅联合体、泰山—东平湖“山湖”文旅共同体。
树立精品意识
“请游客朋友注意脚下,不要拥挤。”在东平水浒影视城“三打祝家庄”实景马战表演现场,慕名而来的游客登上观众席。“去年十一期间,‘马战+水浒影视城’套票收入占到了整个影视城收入的93%。”水浒影视城景区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众多来自周边的游客还惊喜地发现,水浒影视城、六宫山水浒大寨、戴村坝博物馆的周边配套设施均有了质的提升,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湿地摇橹船、沉浸式演艺《斗杀西门庆》、腊山青云瀑布等项目不断涌现。
近年来,东平县不断强化精品意识。改造提升游客服务中心、环湖驿站等基础设施,带动全县A级景区整体提升;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实现文旅资源线上服务、文旅产品在线订购、文旅品牌在线推广。
走进东平街道洼里小镇示范区,一座座古老的村庄如颗颗珠玑,通过古河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实现“三道”相连,八百里水泊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水乡景致镶嵌其中。示范区以湿地特色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为支点,以“行走在水上”的“摇橹研学”为突破,打造了塘坊民俗大观园、张庄映像馆等20余处景观节点,将片区内15个村串联形成“村在水中,水在村中”的美丽画卷。去年五一期间,示范区吸引各地游客10万人次前来踏青游玩,带动乡村旅游收入达800万元,先行区内2万余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刘华介绍,今年,东平县仍将牢牢把握精品意识,围绕节庆活动、多元营销、媒体宣传,进一步擦亮“东平湖”品牌。
推动深度融合
流光溢彩的灯火、翩若惊鸿的仕女、琳琅满目的美食……十一期间的水浒影视城,灯火璀璨的大宋不夜城让人仿佛置身在宋朝的繁华市井中,夜晚的东平县在璀璨的灯火里换了另一种“打开方式”。
“太火爆了,大宋不夜城试运营期间入园人数达11.58万人次。”东平湖文旅集团董事长谢兴庆说,大宋不夜城开启了东平夜游新篇章。
同样火爆的还有今年暑期的研学游。东平湖文旅集团曾一次性接待了来自济南的500余名中学生研学团队。着古装、考科举、学武艺、看演艺……深厚的文旅资源为东平湖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良好的生态条件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吸引全国性大活动纷纷落户东平,比如2022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该活动2021年就曾在东平举办,吸引了全省各地近万名徒步爱好者和骑行爱好者齐聚东平湖畔,体验“体育+文化+旅游”的畅走之旅。
随着“旅游+研学”“旅游+体育”等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统领下,东平县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不断推动县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今年,东平相继推出黄河风情游、鲁风运河游、环湖生态游、石窟艺术文化游等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东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便宁表示,2022年,东平县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主线,坚持“多元融合”和“品牌打造”并重,1月至9月,东平县共接待游客8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2亿元,文旅产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