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节假日期间一些地方城市周边民宿价格不断上涨,《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一些民宿注重拍照氛围感的打造,却忽视了吃住等基本功能的舒适度;一些民宿硬件可打高分,管理却明显“拉胯”,服务意识和卫生条件达不到消费者的期待;还有一些民宿在设计中丢掉了传统的建筑结构和沉淀的文化底蕴,盲目追赶时髦、空洞缺少品位……这些问题并不是刚出现的,只是消费者支付的高价让这些问题显得更加“扎心”。
“规范乡村游,不仅需要呼吁游客文明出行,更要保护好当地农民的利益”
——近日,广东阳江一片稻田因景色秀美成网红打卡点,导致成片的稻谷被踩坏。对此,《新京报》发表评论指出,发展乡村旅游,还需要补足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短板。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规范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才能既让农村成为“网红打卡点”,又能保证农户利益、农村生态环境不至于受到损害,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如果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农户造成了经济损失,不妨让他们照价赔偿,并制止其破坏稻田的不文明行为,给予相应处罚与批评教育。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