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1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烟雨琅瑭

□ 张强勇

资水发源于夫夷,过古都梁,下邵阳,入新化,出益阳,注洞庭。过了千年古城新化,不出百里,就是古镇琅瑭。琅,美玉;瑭,美玉。琅瑭,就是双倍的美玉。

琅瑭,曾经是被时光抛弃的一座古镇。明清时期修建的码头与石阶还在,只是上面布满青苔和水草。一株百年香樟树枝叶苍翠,孤独地倒映在澄碧的江水里。江水岑寂地流淌,毫不疲惫。

这座曾依资水而繁华的小镇有千余年历史。明清时期,琅瑭水路、旱路通达,不但是重要的水路码头,更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从资水上游装满煤炭的毛板船到了琅瑭,又用小船将琅瑭的茶叶、玉兰片运抵江中,转运到毛板船上,沿江一路浩浩荡荡往洞庭湖,到汉口,入长江。

小时候,爷爷和我说过驾毛板船的事。爷爷就如一条鱼,驾着毛板船在资水里讨活。资水上到处是险滩,打烂的毛板船无数,有时河水都被煤炭染黑了。滔滔江水在琅瑭汹涌澎湃、负载千钧,演绎着数不清的悲欢离合,见证着历史的辛酸。“船打滩心人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舍下血肉喂鱼肚,折落骨头再撑船。”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这些朴实的船工丧失勇气,反而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千人拱手开毛板,万盏明灯天子山。”资水上的滩歌是他们在清贫、漫长的行船生活中创作出来的,那一声声滩歌号子是其乐观精神的最好见证。

眼前是一幢古旧的木质两层小楼,有上百年历史了。墙壁早已因日晒雨淋而显痕迹斑斑,对着江面的走廊扶手也被熏得发黑。古镇上还有几栋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建筑,虽然古旧,甚至破损了,却还多少保留着质朴的韵味。烟雨朦胧间,如果仔细看去,还依稀能看见雕花的门窗和屋檐的石刻,有着精美的造型轮廓。我仿佛模模糊糊地看见阁楼上靠着一位涂脂抹粉的妇人,双手扶着木栏杆,遥望江面,那里有一个驿站,那里有拴马桩,她正盼望着自己的夫君策马扬鞭而来。

巷子顺着资水流向东西延伸,路面用鹅卵石、糯米和石灰混合打磨而成,也已有上百年光景。等到钻进巷子里,视线几乎全暗了下来,以前屋檐上悬挂的烟雨灯笼早已不知去向。在狭小交错的小巷之间绕了一阵,犹如在一个陌生的迷宫里。

巷子左侧是戏台,当地人说,现在很少有戏班来唱戏了。偶尔有小孩吵着要去台子上玩耍,大人也会把孩子轰下台。戏台屋顶的瓦片落了不少,许多廊柱、椽子、横梁也被蛀得不成样了,走在上面,战战兢兢。倒是镇上一个曾经驾毛板船的“金牌舵主”,遇上好天气,便会爬上戏台,坐在竹椅上,拿了二胡,低声地拉着,却并不会唱出腔调来。小孩听到二胡声,会安静地坐在戏台下面的地上,双手撑着下巴,眼也不眨地听。

傍晚,我在古镇的街道上徘徊。晚上,我睡在江边。房子枕江,我将头靠在临江的那头。那时正是三月“桃花汛”,江面隆隆巨响,有如捶在心坎上。从上游倾泻而下的江水激荡着江岸的石头,还有无数小溪汇入资水,澎湃着。那声响回荡在我的每一寸肌肤之间的每一处罅隙,让我整个人也氤氲着江水的气息,神情恍惚,似乎在江水上奔波击打了一程,有了些许疲惫,却是满心欢愉。

现在的琅瑭,依然还是江边小镇。只是古风古貌少了,临江的房子都是钢筋红砖混凝土结构,能抵御洪水,却多了呆板呆滞,少了灵性沧桑。那几条老街,却是寒素的,不起眼了。水面上没了毛板船,采砂船也没有了,清静了许多。难得的大太阳,金黄通透,阳光铺洒在水面,资水宛如暖流。当所有的一切都融入漫漫长河中,我们只能在对史料的细细梳理中重温那曾经的辉煌和寂寞,寻求当年的精神痕迹。

襟喉关隘起繁华,资水过后是琅瑭。依琅瑭而过的河流就像在琅瑭流淌的血脉,记录着琅瑭的孕育、生长、兴盛、传承。先民逐水而居,因为耕种、饮用、交通离不开水,有了水,就仿佛有了灵魂,格外灵动。

2022-11-0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5462.html 1 烟雨琅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