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1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山塘底色

山塘夜色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 孙骏毅

我在苏州山塘河边住过数十年,朝为露,暮为霞,最钟情的项目就是踩着好像河水洗过的半街星光,循着黄石路间或弹石路由东向西漫无目的地闲逛,可能逛到半塘桥堍,也可能逛到虎丘老街才折返。

闲逛,并非消磨多余时光,循着山塘街闲逛,看看市井风情,想想古典传说,摸摸雨迹涂抹的灰白墙壁,一不留神,一脚可能踩到一丛狗尾巴草,不无情趣。逛得累了,就在石桥边坐一会儿,看看星光,听听晚风,那种岁月静好的感觉还是很惬意的。

走走,看看,想想,这条最百姓的七里长街就在尘封的记忆中逐渐鲜活起来,仿佛它的旧影是昨天才冲洗出来的底片,其灰白相间的底色就沉淀在记忆里,遥远又亲近,模糊又清晰,就像深秋大雾天走在桂花树下,能闻得见浓郁的桂子香,可怎么也看不清楚挂在枝叶间的成串桂子。

山塘是远古寄给现代的一张亮丽名片。

远古有多远?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心先到达了。

半堵老墙垂下明朝的藤葛蔓蔓,藤枝上闪烁着绿得深沉的锯齿形叶片,叶片上偶尔还趴着一只绿皮螳螂;苔色斑驳的“口”字形天井飘过的大约是南宋的竹箫之音,经过“靖康之变”后的南宋多了一分脂粉气,箫音也变得柔软了;“吱呀”作响的木结构楼梯,回响着清朝的木屐声;枕河雕窗下泛着粼粼波光的河流则从大唐流来,河上好像还泊着曲背弓腰的宋代石桥和古色古香的民国花船。

时空跨越千年,思想越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

月朦胧,鸟朦胧,总记得山塘的中秋圆月特别清亮,屋檐下的青石板泛起的鸭蛋青月色,像元代青花瓷一样的皮色。那一天,踩着弹石路去“走月亮”,左邻右舍结伴去走,说说笑笑,蹦蹦跳跳,一直从山塘老街“疯”到虎丘山门下,那儿的月亮好像更大更圆。

老街是走不厌的,它的价值就在于“老”,承载了百年的故事、千年的记忆。

老街、老屋、老井、老牌坊、老河埠、老驳岸沉浸在朗朗月色中,自有一种黑白雕刻版画的沧桑感,而隔河飘来的油煎蒸煮的味儿能弥漫半条街,一切皆是现实的,却又呈现出远古情态。说它是一条浸润了柴米油盐的生活长廊,一点也不夸张。

从渡僧桥到虎丘正山门西,傍河的老街大约有七里长,苏州人都这么说。

七里长街其实就是当年疏浚山塘河,挑来河泥筑成的堤岸。堤岸上盖起房子便成就了街景,朝南沿河的叫“下岸”,下岸的房子浅;隔街朝北的叫“上岸”,上岸的房子深。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时留给山塘的一首立体而生动的“新乐府诗”,与他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脍炙人口。

53岁的白居易上任之初,人生地疏,如履薄冰,这是因为当时苏州管辖范围特别大,向朝廷交纳的赋税很多。到这样的江南州府为官,白居易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掉以轻心。及至政务处理完毕,他才一袭青衫,坐船游虎丘。看到山塘河两岸旧堤多已坍塌,一到黄梅季节,周围农田就遭水淹,这位刺史大人有了心事,遂数次去山塘踏勘。当地百姓向他敬酒,哭诉道:“十年就有九年灾,大水淹过大门槛。拖儿带女无处躲,山塘难似鬼门关。”白居易深有感触,想我任期内若不能把山塘河治理好,有何面目喝下百姓斟的这碗酒?回府后,他找来风水先生和当地富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风水先生抱着木尺和罗盘勘测河岸,数千民工分段疏浚河道,夯土筑坝,重修山塘堤岸。疏浚后的山塘河西起虎丘望山桥,东至阊门渡僧桥,与护城河、大运河相接,不仅根治了水患,而且便利灌溉和交通。河泥筑堤,固岸筑路,堤岸夯实后,两边栽种杨柳和桃树。到了阳春三月,绿柳飘拂,桃花盛开,景色特别迷人。白居易在河岸上巡视,看看天上的流云飞霞,看看脚下的波光水影,流连忘返,乐不可支,遂作《虎丘寺路·去年重》诗道: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后来,白居易因患眼疾回归洛阳,坐在小亭里,温上一壶酒,跟友人谈得最多的还是“忆江南”,还是杭州西湖和姑苏山塘。

山塘老街一头连着阊门繁华商市,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老街,两头热,中间冷,如同一根扁担挑起两个富庶的箩筐。自元末明初起,这条老街的两头一直是姑苏城西的商品集散地。到了明万历年间,漕运兴盛,山塘街连着阊门万人码头,经济活跃程度堪称江南之冠。四通八达的山塘河呈河路并行格局,岸边聚集了不少货栈和仓库。岸上建筑粉墙黛瓦、精致典雅、体量协调、疏朗有致,是古城区古建风貌精华之所在。

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徐扬实地写生创作的长卷《盛世滋生图》(又称《姑苏繁华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景,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市井景象。

据清代吴县文人顾禄《桐桥倚棹录》记载,清道光年间,山塘一带的山水古迹达500多处,直到今天,它仍是苏州古迹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古迹是老祖宗衣食住行的平台,是宜居宜商的空间。它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用来生活的。《桐桥倚棹录》是地方风物小志,比较详尽地记述了山塘一带的山水、名胜、溪桥、市廛、园圃及手工艺等,计12卷。后人观照山塘市井生活,多是通过这本书来解读。

山塘街不仅是一个凭吊历史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处商贸重地。明末清初,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就在山塘街上小心翼翼地破土而出。作为沟通苏州城与京杭大运河的要道,山塘街一跃成为江南最繁盛的商贸重地。

花开花落,山塘街的兴盛起于漕运,衰落也源于漕运。自商贸集散方式由水路转为陆路,苏州城的商贸中心开始东移,昔日车水马龙的山塘街逐渐冷落下来,只留下老街、老屋、老铺、老桥、老碑,还有蹲在石桥边的7只苔色斑驳的石狸。

街还在,人去了,蓦然回首,却是一片风雨飘摇。山塘底色,蒙上了太多的岁月烟尘,以致画面变得模糊不清。于是,聪明的苏州人想着要来拯救山塘了。疏浚河流,重整驳岸,应该说是一大举措。某个夜里,我坐船重游山塘,竟对旧时山塘的所见所闻感到陌生,充满新奇。

河道依然是这儿一曲那儿一弯,堤上的垂柳依然风情万种地婀娜在春夜里,多情的月亮也依然摇曳在波光里,但经过治理的山塘河明显清澈了,两边的驳岸也齐整得像快刀切过似的。枕河人家的后窗口有的悬一串红灯笼,从屋脊处一直悬到水里,5个一串的红灯笼于是变成了10个,一半是生活色彩的写实,一半是充满遐想的辉映。

似暗似明,似真似幻,似古似今,似梦似醒。

唯有眼前的灯色是真实而迷人的。因为有了摇曳的光影,山塘河才显得鲜活生动,山塘人家才有了更多的怀旧情话,七里山塘才能无愧地从明清一直走到现在而不至于出现断层……擦亮山塘底色,复原山塘旧景,提炼山塘情结,也许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老街则会告诉未来,这一切并非多余。

2022-11-0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5461.html 1 山塘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