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用共同体思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文化发展举旗定向的问题,从一个定位、三种文化到三个面向、三个要求,内涵丰富,立意高远。结合报告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等论断和要求,可从四个“共同体”思维角度探索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要加大创新探索力度,建好国家文化公园及其共同体。现在国家文化公园形象已经有轮廓、有骨架,但社会公众还未对其形成较为清晰的空间认知。因此,需要在标识系统统筹规划与建设、标志性吸引物的遴选与传播、文化文物资源向多元旅游休闲度假产品转化、走马观花式的文化浏览向深入沉浸的文化认知转化上加大力度。要围绕文化资源保护与开放利用、文化用地和旅游用地融合政策及旅游用地法规政策制定、文化资源数字化之后形成数据要素的权属规范等方面,积极探索国家文化公园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创新。下一步,既要加强组合式的线性廊道产品建设,也要积极探索省级层面的块状国家文化公园储备和建设,厘清内外关系网络结构,构建包含国家文化公园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文化公园与周边空间之间关系的国家文化公园共同体的整体框架。

要落实“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形成文化和旅游的命运共同体。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整合,促进公共服务的旅游休闲功能、旅游空间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双向奔赴。要进一步改革公共文化机构薪酬制度、收支政策,鼓励推出更多可执行、有实效的文旅融合发展举措,激发公共文化机构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创新性。要让文化阅读成为优美环境中一道优雅的风景,让文化休闲成为优雅空间中一场深刻的体验。可发起“最优美的风景,最优雅的文化”活动,在风景里开辟富有设计感、艺术感的阅读空间,在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博物馆中植入有文化创意、有市场需求的多元休闲业态,形成连锁化的网络格局与品牌影响。

要做好“能文能武能玩”的“做题家”,构建文体旅融合发展共同体。一方面,让业态成为前景、让资源成为环境、让环境成为背景,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核心资源-核心产品”思路为引领,在景观空间中做好“填空题”,布好新业态、用好环境性价值,先推动“流量”向“留量”转化,再消化“留量”变“销量”;做好“选择题”,回答走何种发展路子的问题;做好“改错题”,及时纠偏;做好“优化题”,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原有供给;注意高难度“分析题”,处理好实践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利益关系。做好这些“题”,才能交出一张文旅深度融合的高分“答卷”,每个目的地就能成为优秀的“做题家”。另一方面,“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因此,还需深挖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空间。既要选择性地引入时效性赛事,也要有全年性的户外运动和活动节事;要组织专业性赛事“打牌子”,也要组织趣味性赛事“挣票子”;要大张旗鼓做好“应用题”,办好国际品牌赛事、树立地区标志性形象,更要不露痕迹做好“填空题”,让体育运动户外活动项目嵌入到每个可适配的休闲体验空间。

要以开放性和现代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建设城乡命运共同体。一方面,强调文化和文物资源的开放性与发展治理的现代化。既不能“一关了之”,也不能“一开了之”,要立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用现代治理思维推动文化文物资源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让文旅融合成为人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战略“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乡村因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仍保存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如何从城乡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深入研究乡村振兴中的文旅融合,推动城市消费能力与乡村文化基因之间的有效融合,通过城市文化信息和文化创意的输入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与演化,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

(厉新建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2022-10-27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5385.html 1 用共同体思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