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6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推动冰雪旅游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探讨

要充分利用好北京冬奥会的遗产和影响力,进一步积聚潜在发展优势,设计和完善政策框架体系,多角度多主体协同发力,共同助推休闲冰雪运动进一步普及、提质,促进我国冰雪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孔令学 杨鑫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这5个目标都涵盖和指明了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的发展方向,后两个目标更是直接指明了冰雪旅游的发展方向。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跨越式发展,“北冰南展”战略加快了冰雪体育运动在全国的推广与普及,激发起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由点及面,促进同属绿色经济范畴的旅游、文化等行业的消费热情。借政策东风,兼备天时、地利、人和,近年来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已迅速成长为朝阳产业,并不断扩延,形成以冰雪运动场地建设及器材装备为基础,大众冰雪运动培训及冰雪旅游为支撑,冰雪赛事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衍生的冰雪旅游产业链。后冬奥时代,如何保持并推进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推动冰雪旅游持续发展?借助和扩大“冬奥效应”,完善冰雪旅游产业链政策保障体系至为重要。

一、冰雪旅游是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新风向

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都是经济结构优化和消费能级提升的重点发展方向,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冰雪旅游则是体育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后冬奥时代,随着国家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其内涵和外延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冰雪运动由传统地区扩展至全国各地,粗放型发展模式也走向精细化发展等,特别是以“冰雪运动+旅游活动”为代表的冰雪旅游日益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接续发展的新方向。

国家政策层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提出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作出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新部署。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扩大冰雪旅游高质量产品的供给,深度挖掘冰雪旅游的消费潜力。

在国家顶层设计框架下,各地政府围绕“南展西扩东进”这一冰雪运动发展战略主线,积极布局和推动冰雪体育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冰雪旅游方兴未艾。《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并未阻挡群众参与冰雪旅游的热情,在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冰雪旅游已形成“三足鼎立、两带崛起、全面开花”的空间新格局。以最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京津冀地区为例,申办冬奥之初,我国就提出京津冀联合打造以冰雪旅游等为主体的“京北生态旅游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指出,要将冬奥会作为发展冰雪旅游的契机,扩大京津冀冬季旅游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18年,河北省体育局发布《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将发展壮大京津张、承秦唐、太行山脉3条冰雪旅游带作为战略布局,打造世界知名冰雪旅游目的地品牌。目前,张家口市万龙滑雪场已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022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10条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京津冀地区的“冰雪京张·冬奥之城”和“长城内外·冰雪丝带”精品线路携冬奥会和北京双奥之城的影响力得以名列榜首,而其他8条冰雪旅游线路大都处于传统冰雪旅游项目富集的东北和新疆地区。冬奥会前后,我国冰雪旅游南展之势日盛,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虽其不具备建设室外冰雪场地的天然条件,但借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政策东风,结合地区强大的旅游消费和体育消费能力,建设面向青少年和家庭游客的综合性冰雪旅游目的地已成为其主要的发展方向,部分世界级室内冰雪旅游度假标杆综合体初具规模,示范带动作用亦开始显现。

二、休闲冰雪体育旅游持续发展已诸事俱备

我国休闲冰雪活动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溜冰、滑雪一直是老少皆宜的消遣爱好,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就将腊月时节民俗活动描述为“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筳”。融入竞赛元素的现代休闲冰雪运动则进一步以其更快的速度和发展、更高的技巧和目标、更强的身体和实力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竞技性、观赏性、娱乐性和交流性,从而带动了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多点开花。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60岁以上居民对冰雪运动的参与率占比高达13.09%,这在以速度和技巧为主的运动项目中较为少见,也从侧面反映出冰雪运动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而是各个年龄段皆可参与其中的休闲体育运动。

纵观我国休闲冰雪运动的发展进程,北京冬奥会可以说是标志性事件。围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战略目标,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的筹备期间,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各种冰雪运动保障和促进政策,冰雪旅游已成为政策高地。如2016年,七部门联合印发《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冰雪设施建设,推动冰雪场馆规模化与多功能化发展。同年,二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夯实了冬季冰雪运动发展的群众基础。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的冰雪运动,推动我国冰雪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9年,教育部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将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作为重点内容,支持校园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对未来5年冰雪运动的发展作了更全面的规划部署。

政策高地孕育了产业蓝海,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已成为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能级提升的新兴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除国有投资在持续加大外,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冰雪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21年中国冰雪运动行业市场规模为594.9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713.9亿元。投融资领域,2021年社会对冰雪赛道融资金额达到3.05亿元,冰雪市场活力全面激发,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然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三、后冬奥时代冰雪旅游接续发展应春风频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发展史的视角看,北京冬奥会最大的成果就是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特别是随着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冰雪运动已成为青少年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冰雪旅游也逐渐成为大众冬季休闲娱乐与强身健体的优选项。考虑到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局部强总体弱的特点,后冬奥时代如何把握和引导群众保持对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热情,助推和巩固冰雪经济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还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前述《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的促进措施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从宏观层面看,需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旅游、体育等部门的发展规划,基于冰雪旅游活动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好北京冬奥会的遗产和影响力,进一步积聚潜在发展优势,设计和完善政策框架体系,多角度多主体协同发力,共同助推休闲冰雪运动进一步普及、提质,促进我国冰雪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其一,扩大场馆等冰雪运动设施装备供给

冰雪场馆、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冰雪运动的基础条件,各地政府应在保持绿水青山的环保框架下,合理规划各种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地区内的公益性和社会化冰雪资源,探讨冰雪运动设施共建共享新机制。

具体操作上,各地区可先摸清并预测人民群众对冰雪项目的基本需求,依托当地气候条件与生态地貌的不同情况,尤其需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的合理利用,新建或改扩建兼具地方特色和国际标准的冰雪运动场地,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开发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如在冰雪运动的传统优势地区,可以借鉴辽宁省的经验,采取水电费优惠政策,简化与冰雪体育用地相配套的服务设施用地的审批手续等,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持续做好“资源+要素”的引导,以现有滑雪场地及规划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滑雪场馆为核心,培育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产业聚集区。冰雪旅游新兴地区的南方各地,则可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室内滑雪馆、冰雪乐园、仿真冰场、仿真雪场、元宇宙冰雪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同时利用制造业特别是体育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积极研究开发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休闲冰雪运动装备、器材,支持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其二,持续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并将冰雪类运动项目列入了学生专项运动技能课程之中。

各级教育部门应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研究将冰雪运动纳入学生身体素质考察范围,指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将冰雪运动课程归入教学计划。如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建设冰雪场馆,为学生学习提供滑雪模拟器、仿真冰等室内冰雪装备,保证学生冰雪运动课程学习条件,培养学生基本冰雪运动技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展冰雪运动专项人才培养项目。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将冰雪旅游作为研学旅行的选择课程,将冰雪运动技术、安全救护等纳入学习内容,甚至可以开展简单的冰雪旅游活动装备制作训练课程,助力学校落实五育并举政策要求。

其三,开展全民冰雪运动赛事节事活动

冬奥会点燃了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和参与冰雪旅游的热情,后冬奥时代如何引导人民群众保持这份热情是个全新的课题。

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个冬奥会,“更团结”,抓住了体育运动团体性的特点,体育旅游也是强调团体性元素的新旅游业态。体育爱好者具有高重复性、高粘黏性、高消费等特点,可以冰雪运动赛事和冰雪旅游节事活动为抓手,助推冰雪旅游的后续发展,并将群众对冰雪的热情转化为消费力,许多大型体育赛事数据也表明体育旅游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作用显著。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不同地区发展冰雪旅游时宜冰则冰、宜雪则雪,考虑设置兼具地方特色的趣味性休闲冰雪赛事,公开招募各地区冰雪爱好者参与其中,扩大冰雪旅游活动影响力,从侧面拉动跨区域的冰雪旅游。另一方面,需充分利用大型赛事的特殊效应与旅游产业间的关联,各地可举办冰雪运动会或冰雪联赛,此种专业性强的体育赛事同样可作为选拔优秀冰雪项目人才的重要举措,包括冰雪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专业冰雪人才是冰雪产业和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四,实施冰雪旅游发展专项计划

我国冰雪消费业态日趋成熟,结合消费者需求而言,冰雪产业具备运动、旅游、休闲、度假等多重属性,产业链条长,产业纵深广,有必要实施冰雪旅游发展专项计划,并为部分企业进入冰雪旅游领域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巩固后冬奥时代冰雪旅游的良好发展态势。

建议在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等现有国家级体育旅游评审项目中适当增加冰雪旅游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专项推进冰雪旅游的可行性。如可以京津冀为中心,协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蛛网式向外逐步扩张至南方地区,尽快推进建设服务优质的冰雪主题旅游景区,认定并推广一批国家级冰雪旅游度假地,打造兼具地方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的冰雪体育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具备自然环境条件的北方地区可推进冰雪小镇的开发,利用滑雪场地与冰雪小镇产业融合,拉动国内旅游内需。而新疆地区则占据天然区位优势,可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注入冰雪产业,融合当地独特民族民俗民风,如将阿勒泰地区羊皮滑雪运动融入冰雪旅游的体验项目中,力争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冰雪旅游目的地。

其五,着力打造冰雪旅游特色品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体验旅游时代,冰雪体育运动也从专业化走向了大众化,群众对于冰雪旅游的态度从感受转变为享受,品牌成为决定冰雪旅游产品成败的重要因素。

建设冰雪旅游品牌,需要打造特色IP以形成长效吸引力,具体措施需因地制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冰雪旅游IP形象。以“冰雪+”为载体,打造一批冰雪旅游名城、冰雪文化体验和传承地、国内冬季旅游首选地等。二是冰雪旅游IP产品。如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群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关注度,也曾出现“一墩难求”的盛况,发展冰雪旅游同样需要融入IP产品,各地区可通过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吉祥物等方式扩大影响力。三是冰雪旅游IP节庆。此前已有多个城市举办了国际冰雪旅游节,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冰雪爱好者参加,较好地促进了当地冰雪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冰雪旅游特色品牌,可以此为基础继续创新发展。

其六,整合力量制定冰雪旅游规范

标准化对冰雪旅游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权威性的标准可以帮助深度挖掘地区冰雪资源特色,逐步建立全地区冰雪旅游标准体系,因而各地主管部门应当充分整合高校等科研机构资源,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力量,研究制定完备的冰雪旅游标准、制度和规范。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已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编制《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将滑雪旅游度假地的设立条件、等级划分标准等内容予以明晰,从规范角度明确我国冰雪运动由竞技体育向休闲体育的转型,可以更好地促进冰雪旅游供给侧改革。各地区可参考吉林省的经验,其于2020年制定实施《冰雪旅游服务规范》,针对性适用于冰雪旅游景区,既搭建起较为完备的冰雪旅游服务标准,也帮助吉林省冰雪产品关注度等占据全国冰雪市场榜首。

其七,完善冰雪旅游法律保障体系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后冬奥时代,需整合旅游、体育与法律专业人才资源,加强针对旅游案件的司法服务建设,创新冰雪旅游法律服务举措,完善冰雪旅游案件线上线下、诉前诉后全流程各方面的保障机制。

冰雪旅游涉及一些具有风险的冰雪项目,存在发生各种游客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加之冰雪旅游服务具有过程的流动性和缔约形式的不规范性等特点,需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如通过设立旅游纠纷化解工作委员会、仲裁法律服务平台、旅游纠纷巡回法庭等,可使群众切身体会到“人在旅途,法在身边”,进而保障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2022-09-16 要充分利用好北京冬奥会的遗产和影响力,进一步积聚潜在发展优势,设计和完善政策框架体系,多角度多主体协同发力,共同助推休闲冰雪运动进一步普及、提质,促进我国冰雪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4158.html 1 推动冰雪旅游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探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