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3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南浔弄书香

文<黄开林

“问稻”良渚,丝里江南之旅

线路简介:从良渚稻作文明到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线看尽五千年。通过该线路,还可以感受和体验丝绸、湖笔等千年运河边从未消失的江南文化。

行程路线:西湖风景名胜区→中国丝绸博物馆→良渚博物馆(良渚遗址公园)→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 →安吉余村→南浔古镇→善琏湖笔文化馆

人说南浔难寻,有朋友带路就易如反掌。他在这儿熟门熟路,不大一会儿就找到了。远远地看到知名书法家沈鹏所书“中国魅力名镇南浔”匾额,只觉日光清浅,水光潋滟,一抹淡香盈袖,一袭水墨绕身,一脚一步都蕴含着江南的清雅。不忙买票入内,先在门外预热,看照壁上的文字:这里是太湖边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江南古镇中的文化重地。方圆十里,园林书楼,处处庭院深深;人文荟萃,名士辈出,演义诗画水乡;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而又束放适度,中西文化的融合恰到好处。江南好,最忆是南浔。

江南才子多,出手文不凡,介绍文字像是一篇赋。进门右拐有桥,名通津。不大,呈月牙状。外侧河堤画着弧,透过桥孔看那不远处的半个桥影,像在绣楼上偷窥,别有一番风致。高低错落的临水古宅,偶有小船划过,桥影连波,摇船欸乃,仿佛入了梦境。今天不是假日,游人不多,三三两两散落其间,古镇居民悠然做着活计,或袖手旁观,或看水流舟,或视而不见。我和老伴都是退休之人,没必要步态慌张,行色匆匆,干脆依桥而靠,傍柳而依,暖洋洋地晒晒太阳。万物皆是自然,一座桥、一株柳也是世界,我们一路走来,怡然自得,如同周游了所有的江南。

过桥便是店铺,到处都是写着浔糕、浔酥、浔蹄的招牌,会做生意,也做足“浔”字文章。浔者,水边深处也。不由得想到家乡岚皋,两个字都有寓意,何不学南浔析字唱名,满耳满目地给你灌输,岂能不留下难忘的印迹。

偶尔有几声鸟鸣,竟忘了脚下的水路,以为在森林里行走,不是老伴拉一把,差一点失足又湿身。水边白色扁舟上真的有鸟,个大如鸡,颈长,乃是鱼鹰。渔夫正在喂食,一扔一接,准确无误。突然,一条大鱼被递到鱼鹰嘴边,未来得及活蹦乱跳就成了美餐。那鱼鹰粗大的脖子仿佛是个布袋,鱼就装在那儿,难以下咽,也不想咽,不时张嘴看着我们,似乎想说:看什么看?再来条试试!

我们在南市河闲逛,看刘氏梯号、张氏旧宅、丝业会馆、商会旧址、广惠宫。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水乡的桥,有名有姓,多是两个字,如泰安、广惠、兴福、利济、三庆、蒋家。街依河而筑,河依桥而卧,就想,没有水,哪来河;没有河,哪来桥;没有桥、水、河,哪来水乡泽国、烟雨江南!

窄窄的石街被老屋拥挤着,被游人填充着,被我们加塞着。高高低低、错错落落的房屋,黑白相间,层次分明,密可透风,凌而不乱。上看是天空蔚蓝,抬眼是粉墙黛瓦,下看是桥埠错落。不一定人人说好,太好看了也就无处可看了。广惠桥、兴福桥一弓一卧,利济桥、蒋家桥一卧一弓,不由得想到干农活,弓是劳作,卧是歇气,躬耕耘耧,弯腰驼背,该弓身时弓身,该躺平休息就得休息。还有长堤、短亭、曲廊、吊脚楼,或望,或坐,或站,依栏感慨:南浔虽然不认得我,水中倒影可是认得我的?我在影就在,我走影无踪。

路过一堵高墙,门内有几位古装女子怀抱乐器窃窃而谈,吴侬软语。此时,河边摇来一船,手抱琵琶的女子轻提裙裾,款款登舟,不知到哪里抚琴弄弦去了。

有的是大把时间,就可以走得更慢一些。朝回走时,看到一家私人藏书楼,我算半个读书人,便进去看看。一本真正的书也没见到,只看到一段文字:踏入嘉业藏书楼,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这种香味就是书香。“书香”最早的由来是一种名叫芸的植物,又叫芸香草,因其散发出的香味能驱除书虫,爱书如命的人就把芸与书籍放在一起,将芸散发出来的缕缕香气称为“书香”。芸香,这名儿好,像大户人家的闺秀。书未见,闺秀未见,却知道了书香的来历,也算意外一获。所谓诗书礼义,应该是在这样的场合里慢慢浸润出来的。

这儿属湖州之地,毛笔最为出名,就踅转来寻找。在南东街寻到笔芸斋,一老者温文尔雅,知道看者多买者少,有人进店并不大声招揽。我问生意怎样?他说这房子是自己的,退休无事,混日光也要混个雅来。我说现在好多人买书不读,买笔不写,装点门面,附庸风雅。他点头称善。

晚上无事,又去南浔重游,好在开了两旁侧门,无须买票。夜色迷茫,华灯如梦,人少,道宽,有水无声,有灯无焰。天上没有月亮,地上却有满月数轮,那是桥的剪影,我用手机拍了一张,圆圆的一圈,游兴就有了一轮光环,旅行就有了圆满。不由得想到“闲”字的繁体“閒”,门里一个月,在门里望月,哪赶得上水乡夜月呢,更不用说“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了。

2022-09-1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4061.html 1 南浔弄书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