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2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

古镇如画

文<罗捷媚

黄姚古镇穿越古老的岁月,静默成一幅藏着智慧符号的古画。

古画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姚江、小珠江、兴宁河穿过古画,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活、灵动。酒壶、真武、鸡公、叠螺……九座突兀而起的独立山峰筑起翠绿的屏障,隔挡了城市的喧闹,守住与世无争的岁月。

我们在夏日的一个早晨抵达黄姚古镇,前一晚下过一场大雨,滞留在树叶上的小水珠被一阵调皮的微风撩拨,陡然坠跌,滴到石板路的小水洼里,“滴咚、滴咚”,如一支乡间小曲,唤醒了一些事物。

黄姚的太阳就是这样被唤醒的,像节奏紧凑的叙事诗一般流泻着。穿过门楼,在石板路上行走,遇到最多的是绿树连阴的古榕。夫妻榕、睡仙榕、石上榕、龙门榕……古榕把盘错的虬根扎在堤岸上,把繁枝绿叶伸展到河面上,临江照水,绿意葱茏。

看,离景区门口不远处那株800多岁的龙爪榕,像极其贪玩的老顽童,趁人没注意,悄悄把龙爪似的枝丫倒垂过来,与清风朝阳玩起捉迷藏。忽听“噗”的一声,树上的几只麻雀从一处枝丫飞到另一枝丫,叽叽、喳喳、啾啾、嘤嘤……其他树上的各种鸟儿也跟着应和,“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的诗意在夏日的清风和鸟鸣间荡漾而出,拂去我们内心的躁动和喧嚣,也把宝珠观东侧的古戏台给拂醒了。

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戏台已经很老了,数百年的风雨苍老了它的容颜,却侵蚀不了它的筋骨。它孤独地站在村子前,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尽显风流。戏台呈“凸”字形,亭阁式结构,棱角分明,做工精细。在黄姚教书的同学告诉我们,戏台的台柱脚下埋有四个大水缸,台上唱戏,台下即回声共鸣。正好前段时间跟随区文化馆送戏下乡,跟着演员学过几句,我走上舞台,兰花指、空心拳,你、我、他、来、去、分、合……看我似模似样的台风,同学们哈哈哈大笑起来,千年黄姚故事就被笑声漾进潺潺流淌的姚江水里。

有水便有桥,石跳桥、锁龙桥、天然桥……黄姚古镇的桥很多,每一座桥各具特色。我脚下的带龙桥是古镇最大的一座阶梯石拱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桥体用厚重的大青石铺成,石板之间用特制铁卯连锁,把桥面牢固平整地连成整体。桥分水拱、旱拱两部分。平时水从水拱流出,洪水期水位上涨,部分水从旱拱通过,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它静静地守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低头看脚下潺潺流水,抬头看天上悠悠白云。我站在桥底水边的青石板上,与弯得如女人手镯似的水拱桥对望、交流。桥边的大榕树围着它吹起舒缓的口哨,河水轻轻地亲吻它的脚丫。它浮动着诱人的芳香,默默承载一方水土,笑迎八方游客。

穿过带龙桥,滴滴答答的足音从凹凸不平的青石板上清脆地发出,这是一种繁华街市里听不到的音律。悠长的足音里,错落有致的古建筑以九宫八卦阵的气势一一铺陈。古民居多为两层的砖瓦木房屋,青砖、灰瓦、黑门环扣,雕梁画栋,斗拱飞檐,为岭南传统的三雕一塑结构,设计精美,技艺高超,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

最优雅的建筑要数祠堂,镇上的同姓民居多以祠堂为中心修建并向外辐射。“使一族如一家,一家如一人。”这样的生活方式已延续千年。黄姚古镇现有八大姓氏,九个宗祠,两个家祠。矗立在我们跟前的郭氏宗祠格局恢宏,青砖黛瓦,镬耳山墙,屋脊两边的翘角弯卷着指向蓝天,誓与蓝天白云握手言和,静静互守悠悠岁月。

走出宗祠,沿着青石板小路继续前行,绿荫蔽日,倒也凉快舒爽。一抬头,我与黄姚古镇中心大街撞了个满怀。金德街、迎秀街、中兴街、安乐街、鲤鱼街……黄姚的石板古街道都只有丁字路口,大概50米长就拐一个弯,街巷相连处有拱门。行走其中,如入迷宫。

中午的阳光有点毒,古街两旁的明清建筑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游人撑着遮阳伞,五颜六色的伞和街上的红灯笼互相辉映,像一幅斑斓的水彩画。徜徉街上,特产店、小吃店、精品店、服装店鳞次栉比,豆豉、黄精酒、木槌酥、青梅酒……抢滩着眼眸。

逛了三个多小时,转回入口处。回望身后,亭台楼阁、寺观庙祠、仙井古树……一处处人文美景、一个个文化符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为黄姚这幅古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2-08-02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3171.html 1 古镇如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