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8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深化文旅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

——2022丝绸之路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国际论坛综述

□ 本报见习记者 范朝慧

“行至此处,黄河与腾格里沙漠不期而遇,沙堤高耸,河水奔流,沙为河骨,河为沙魂,相依相偎,和谐共处。”2022丝绸之路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国际论坛期间,工作人员推介宁夏文化和旅游资源时深情地说。

近日,百余位文化和旅游领域政府代表、学界专家、业界精英、驻华使节相聚在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宁夏中卫,参加论坛,为推动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强化交流合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届论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指导,围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战略任务,首次尝试以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多样化路径为切口,以系统性思维整合地方优质资源为手段,挖掘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特色文旅资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赋能。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促进城市品牌提升”……论坛上,与会嘉宾紧跟政策导向与现实需要,互通信息、碰撞火花,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横向纵向研究。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历经9年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已由立柱架梁、全面推进,进入巩固成果、稳步向前的阶段,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表示。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与合作。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4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的142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建立健全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等,发展国内外成员单位539家。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文旅领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增强,正逐步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化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王道席表示,本届论坛为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和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服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节点城市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动能。

“建议以丝绸之路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和旅游资源线上平台建设,拓展城市合作交流,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作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重点,提升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旅游影响力。”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业部副部长沙勒巴菲扬说。

释放文旅潜能

千年岁月如歌,先辈们穿越草原沙漠,搏击惊涛骇浪,开辟了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如今,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更加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循着古丝绸之路“足迹”,走进西安、洛阳、敦煌、中卫等热门旅游目的地,沉浸式感受文化遗产魅力。

盛夏时节,嘉宾们走进中卫沙坡头,目之所及的是“麦草方格”五带一体治沙奇迹,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绝版美景,是沙海冲浪、沙漠乘驼、沙漠宿营等精彩纷呈的文旅体验项目。

如何围绕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如何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扮靓千年丝绸之路?如何让世界级文旅资源转化为世界级文旅产品?

中国旅行社协会入境游分会常务副会长郑琳认为,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要与时俱进,把丝路沿线旅游的新变化呈现给海外游客,让海外游客享受丝路之旅、体验丝路文化、感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可针对留学生和客商群体设计产品,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文化遗产通过留学游和经商考察游等方式推介出去。”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冬云建议。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认为,应积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如打造黄河宿集、星星酒店等一系列创新性文旅项目,有效释放丝绸之路沿线文旅资源潜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表示,文化遗产旅游具有持续开放、全年利用等特点,对于当前急需回血的旅游业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的呈现方式、组合方式、讲解方式、体验方式,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经济恢复注入活力。

塑造城市品牌

而今,文化和旅游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经济、塑造城市品牌的有效手段。

在“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促进城市品牌提升”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走差异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推动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文化和旅游是中卫城市品牌形象输出的灵魂。”中卫市副市长陈贵贞介绍,近年来,中卫大力发展星空旅游等业态,以旅游营销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旅游人数增加、旅游空间扩大、旅游资源叠加以及旅游质量全面提升。

“城市品牌要立得住,城市文化和旅游营销意义重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吴承忠认为,要做大做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制定科学规划、做好文旅服务、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做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游前要做好内容、形式和平台,游中要注重体验和提升,游后则要关注游客的反馈和互动等。”腾讯文旅研究院秘书长孙晖认为。

“文化和旅游在城市品牌塑造中要做到守正出新。”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介绍,守正是要把产业、服务以及设施等基础工作做好;出新则是运用新媒体、新渠道、新事件、新方式,让城市的历史及发展最新成果触达广大消费者。

“我们应搭建和创新文旅合作机制和平台,在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过程中,打通文化壁垒、突破认知障碍、拉近情感距离、深化交流互鉴,夯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人文基础;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将文化高附加值与旅游的真实体验有机叠加,通过‘连通、联动、共建、共赢’,筑牢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基础。”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詹永新说。

2022-07-28 范朝慧 ——2022丝绸之路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国际论坛综述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3061.html 1 深化文旅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