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7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山中小住》:山河小岁月 心与浮云闲

书名:《山中小住》 主编:稻田读书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5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每年的初夏,浙江磐安民宿云舍的主人老金都习惯做乌米饭招待来访的客人,这是江南的时令美食。

当然,做乌米饭也有讲究,需要将鲜嫩的乌饭叶搓洗干净,去掉秆子,剁碎也好,捣碎也罢,加水,浸泡一晚,到第二天再过滤掉渣叶,水就会呈现一种淡淡的黄褐色。拿这汁水浸米,乌饭叶的精华才能被糯米充分吸收。

所用的乌饭叶则来自民宿堂前屋后所种的南烛树。每年的初夏,叶子尤为鲜嫩,早了,还没有抽出嫩芽,晚了,叶子就变老变青,有失风味。

“不时,不食”,这是山里人的讲究和哲学。而这种食物和时间的亲密关系,在我看来,分外动人,这是人和自然万物相处中形成的具有烟火气的生活美学。

其实,老金的故事,乌米饭中的草木滋味,皆出自《山中小住》这本新书。过去的一年时间,周华诚、简儿、陈新森等多位作家走进浙江磐安,寻访、体验以及感受那些散落在高山、森林、湖泊、云朵深处的民宿和故事,并以此为引子,去发现磐安独特的自然之美、乡愁之美、人文之美。最终,这种种美好得以呈现在这本《山中小住》之中。

正如书中所写:“理想中的山居乐园,没有烦琐与复杂,只有纯粹与简单……当暮色四垂,喧哗褪尽,坐在小院藤椅上,看远山送走斜阳月又升,清风吹走烦扰,明月曜洗心田。”

山野生活之所以让人向往和着迷,在于它饱含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别样的新鲜感以及质朴的土气。书中便记录了作家们于山野民宿生活体验中的诸多“第一次”,读来甚是有趣。

第一次炒明前茶。没有经验,只知道用热量烘干就行,后来才知道温度和色泽的关系,想着要是不好喝就拿来做茶叶蛋吧。再后来,发现大盘山土鸡蛋的金贵,这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其实更难实现,所以便一直喝了下去,倒也不赖。

第一次听说“红幺”。其实是春天草本的覆盆子和树莓,磐安方言叫“红幺”或“野草莓”。大人小孩都这么叫,萌得很。

第一次来到悬崖村。120多亩梯田,环绕着40多户人家,而梯田的另一边,正是近乎垂直的百米悬崖。山岚缭绕,美极了。

……

我热爱旅行与行走,也同样向往山野的宁静与自由。每年,总会抽出一两个假期,选好一家心仪的民宿,“躲”入山野自然之中。

在与城市距离刚刚好的地方,一盏清茶或一壶淡酒、一曲音乐、一桌佳肴、三两好友,看云听雨,恰到好处的山居和友邻,足矣。

而读《山中小住》,大山所蕴藏的那种简单纯粹的丰盛感,重新展现于眼前,让我忍不住赞叹一缕凉风的清爽和一碗米饭的香甜。

现代人的山野梦,已不像古人那样存在着逃避和归隐之意,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尤其疫情影响下,偶尔对生活按下“暂停键”,这种对山野、自由、返璞归真的渴望更是见缝插针地挠人心扉,让人想走出家门去重新感受自然,找回蒙蔽已久的“五感”。

借用余光中的一段话:“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这般的山中小院,说来也没什么珍奇。

不过是春有新茶,夏日有桂花与梅酒,秋有板栗稻谷,还有冬夜的风雪与暖汤。

山河小岁月,心与浮云闲,且把《山中小住》当闲书翻。

(吴卓平 资深文化记者,畅销书《杭州:钱塘风物好》作者)

2022-07-07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2482.html 1 《山中小住》:山河小岁月 心与浮云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