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5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浙江兰溪推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服务系统——

保护“智能化” 文物“活起来”

□ 章璇

浙江金华兰溪市自唐咸亨五年建县,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为兰溪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据统计,兰溪目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631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录点204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民居、祠堂、古桥、古塔各种类应有尽有,宋、元、明、清各朝代建筑一应俱全。

2021年12月,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筹规划下,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了兰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服务系统,通过大数据、虚拟现实、数据可视化、云计算等高新科技手段,将文物监管与文物利用相结合,实现了兰溪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 “智能化”。

数字赋能 从源头防控风险

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佩秦介绍,兰溪不可移动文物以砖木结构建筑居多,且长期暴露于室外环境,受雨雪、风霜、高温、潮湿等自然条件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木头老化、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地基塌陷等问题。另外,盗窃盗掘也是文物安全的一大隐患。

为了及时发现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造成的文物损坏情况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兰溪为每个不可移动文物都安排了文物保护员,由他们定期巡更巡检,发现异情时及时上报、处理。“但是兰溪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巨大,总量排全省区县级首位,而文物保护员数量有限,难免有监管不到位的时候。”文物保护员叶静说。

兰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服务系统启用后,安装在文物上的摄像头、烟雾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的运行数据被集中上传至系统。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结合不可移动文物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别、动态计算,发出相应的提醒和警示。

“看到警示后,我们会马上查看相应文物上安装的传感设备和摄像头传来的数据信息,如有必要会安排文物保护员现场处理。同时,这些信息也会被同步发送至兰溪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市大数据中心、16个乡镇街道社区等涉及文物安全的部门,由各部门协同处理。”兰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服务系统项目工作人员介绍。

据统计,从系统投入使用至今,累计接收极端天气预警85次、有效火灾预警173次,发现隐患551次,同步发送短信息3341次,信息上报反馈5787次,初步实现在关口前、源头处防控风险。

延伸服务 让文物“活起来”

“陶氏宗祠,又称怀德堂,位于梅江镇陶宅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46.39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时6年建成。”在兰溪陶宅陶氏宗祠景区,游客章女士扫描文物上的二维码后,一位“数码讲解员”将宗祠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以前对这些建筑的了解仅仅停留于看的阶段,现在有了电子导游讲解,眼前的这些文物好像‘活起来’了。”章女士说。

据了解,兰溪采用“二维码+坐标”技术为每个不可移动文物制作身份标识,实现“一文物一编码”的文物身份信息展现,游客可通过扫描每个文物特有的二维码,听语音讲解,查看历史人文信息、趣味小知识等,也可以通过留言打卡、建议反馈等功能参与互动。

兰溪还以市内134处不可移动文物为基点,推出了一张集景点美食推荐、旅游线路规划、二维静态动画展示于一体的智慧地图。地图上,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地理定位和动画图标,点开图标,便能听到相应的中文语音讲解、看到景区详细介绍,并可链接至地图软件供游客自行导航。

“为了丰富智慧地图的功能,我们在地图上添加了数十个本地美食推荐,配有地图定位和视频、图片介绍;同时为游客推荐‘霞客山水诗路之旅’‘名人寻踪智慧文旅’等5条经典旅游线路,方便游客根据观赏需求畅游兰溪。”兰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服务系统项目相关负责人潘晓军表示,希望通过这张智慧地图,实现资源分布一图可视、资源信息一键可查,使静态的文物“活起来”,让游客更方便、全面地了解兰溪。

“未来,我们还会在药皇庙、章懋故居等文物建筑中引入AR、VR技术,通过VR浏览、情景交融互动等方式实现720度全景领略文物建筑风貌。”潘晓军说。

积极探索 提供可复制经验

“目前,兰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服务系统已基本实现文物智慧监管、文物活化利用推广、智能检测预警和文物安全体系闭环管控。在2022年2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名单中,兰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服务系统榜上有名。”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赵琰说,今后将不断优化文物数字化服务平台,努力为全市、全省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改革应用模板。

兰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服务系统项目另一相关负责人张凡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推进文物活化利用、促进系统更新迭代等方面继续升级优化、积极探索。通过引入新型物联网(白蚁、震动)传感设施设备,提升文物保护单位智能化水平;制定全市重点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的专属身份标识,游客通过扫描建筑上的二维码,即可收听文物讲解、文物建筑的历史背景,查看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周边引导等内容;根据文保管理人员的使用反馈情况、智能化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情况,结合上级要求,引入三色图管理理念,实现分级分类管理,推进平台更新、迭代,完成2.0版本的上线。”

许佩秦说,文物数字化是文物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文物永久留存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化应用赋能文物遗产保护利用,不仅能实现文物分级分类的综合监管、加快推进市域文物治理现代化,还能让文化遗产更加走近社会大众,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感受遗产资源的文化魅力。

2022-05-25 浙江兰溪推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服务系统——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1426.html 1 保护“智能化” 文物“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