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邰子君
卡片一面印有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的馆藏青花束莲纹盘,另一面则是艺术家根据该藏品进行再创作的艺术图案《青花喵》,还可以扫一扫画面下的二维码直接线上看国宝……这是今年4月,苏州吴文化博物馆联合苏州市吴中区城南街道推出的以文物为灵感的博物馆版纸质核酸检测凭证。
吴文化博物馆事业发展主管李爽介绍,截至目前,该馆已经和城南街道联合推出了10款核酸检测凭证,颇受市民欢迎,甚至其他城市的市民看到这款凭证后,也来联系该馆表示想要收集。这些核酸检测凭证,在彰显苏州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成为市民做核酸检测经历中的“纪念品”。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博物馆时常因为疫情防控政策不得不选择短暂闭馆。对此,江苏博物馆行业致力于打造“无边界的博物馆”,让公众在馆内馆外都可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博物馆插上数字翅膀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其官网开辟了“云上博物——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展览空间”专区,专区集中展示了全省近百个精品云展览项目,让藏身于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进入专区,伴着清雅的音乐,公众可在南京市博物馆看“海丝路上的妙彩唐风——唐代长沙窑瓷器特展”,也可通过三维展示欣赏南通博物苑馆藏精品文物,各地博物馆的虚拟展厅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据介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鼓励博物馆充分运用数字科技,及时上线现有数字资源,积极打造能看、能听、能学、能玩,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无边界的博物馆”,努力满足公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3月,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在闭馆期间,一口气推出了5个主题、18个云上展览,公众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直达线上观展页面,直观感受整个展馆的立体形态。这一云展览也支持使用VR眼镜作为外接设备,实现更深层次的沉浸式观展。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该馆还举办了“馆长看展”“名家说展”线上直播活动。
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也推出了“云游醋博”“小刘带你游醋博”等线上看展活动,今年该馆还特别推出了《味道之旅,传承百年》直播活动。该馆馆长范莉介绍,走上“云端”让博物馆的自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21年,镇江中国醋文化博物馆营收同比增加61%,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兼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其中,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便是博物馆的力量的重要内容。“博物馆的展示传播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迎来了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想要适应数字时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就必须拓展博物馆的传播效能,重视数字化展品的广泛传播作用,把其作为博物馆展览的有效补充和吸引公众的重要手段,让博物馆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龚良也坦言,数字化展品只是博物馆展览的补充,博物馆最好的文化资源还是展品,走上“云端”,博物馆人更要讲好展品与当地生活的故事以及地域文化等内容。
让社教活动触手可及
数字化给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带来了利好。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无锡博物院在线教育资源正式发布,围绕云课堂、云讲坛、云展览三大板块设计的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让公众足不出户便可打开文化宝盒。
无锡博物院院长肖炜认为,受疫情影响,该馆线下活动减少,许多社教活动不得不转移至线上进行,但这反而让该馆尝到了“甜头”。他介绍,以前在馆内多功能厅办一场讲座,受场地等因素的约束,一般也就100多人参加,但转到线上之后,活动通过新华云、抖音、视频号等平台直播,平均每场总计能有超过50万人次观看。
去年,无锡博物院共举办社教活动300余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活动是在线上进行的。肖炜介绍,线上活动受众面广、传播效率高,无锡博物院已将线上社教活动与线下活动同步推进,常态化进行。他还表示,走上“云端”的博物馆人要向网红达人、新媒体主播等群体学习他们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注重线上社教活动的互动性和可达性。
徐州博物馆同样积极探索线上教育模式。从2020年起,该馆联合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精心制作了《宅家也能游世界》《线上过大年》《国之重宝》等青少年线上系列微课50期,并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发布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故事》《中国时节·二十四节气》系列微课,此外,上海、深圳、徐州等地的20余所中小学还在线收看4场徐州博物馆的直播活动,共同推进馆校合作。
徐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杜益华介绍,徐州博物馆可以提供教育讲解的讲解员和志愿者有20多人,无法满足全市博物馆教育的需要。与学校合作,利用校方的师资力量,通过制作视频课程,可以让传播面更广泛一些。她表示,去年,徐州博物馆仅开馆200多天,举办了80余场社教活动,其中,线上活动近一半,即便举办线下活动,也要严格控制人数。因此,近三年内,更需要博物馆社教活动走出去。目前,徐州博物馆正积极响应徐州市提出的博物馆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等博物馆“八进”活动,让博物馆进一步融入公众生活。
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跨界融合为博物馆带来更多可能。5月12日,《苏州博物馆IP授权规范》正式发布,在国家文物局《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框架下,苏州博物馆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将授权形式分为产品授权、营销类授权、空间授权等6类,并明确了授权费用、授权监管等内容,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同时扩大博物馆朋友圈,实现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社会层面之间的合作共赢。
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部主任蒋菡介绍,谈到博物馆文创,通常指以博物馆藏品造型、形象或所蕴含的元素等为基础,经过创意构思和设计提炼后,生产制作的可销售、推广的产品,但也有学者提出了“大文创”的概念,即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广义范畴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博物馆蕴含创意的各种产出,理论上包括博物馆能够为观众提供的一切具有创造性内容的产品与服务。IP授权便是实现“大文创”这样更广泛的文创。她认为,IP授权是新时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和教育等基本功能的衍生与发展,也是博物馆运营模式的创新形式,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博物馆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携手放置类游戏《旅行青蛙》推出的“博物馆大冒险”活动如约而至,当游戏玩家的“小青蛙”游玩于江浙地区时,将有机会“踏进”吴文化博物馆,并与馆藏文物合影留念。李爽介绍,吴文化博物馆自年初开始与《旅行青蛙》合作,从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反馈情况来看,玩家对于这次和吴文化博物馆的联动都颇为兴奋。
李爽介绍,近两年吴文化博物馆已多次涉足跨界融合。比如,与盒马、支付宝联动,尝试通过一场“鲜生博物展”,将博物馆与鲜生店、古物遗珍与现代生活、文化信息与风物特产联结起来,带给公众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与“运合始终链”联名推出的“吴地国宝再想象”系列主题数字藏品4000件甫一上线就销售一空。这些联名活动,减少了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感,增加了博物馆的可及性。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车宁表示,虽然博物馆面临着疫情的考验,但是公共服务不能暂停,江苏的博物馆一方面把阵地转移到线上,推出一系列云展览、云课堂、互动游戏等产品,另一方面,也下沉到社区,充分发挥文化的智慧,支持社区活动,让文化无处不在。而“云游”博物馆也从最开始的VR展厅,发展到文物多维展示,再到后来的线上讲解,“云游”方法已经比较多元了。她说:“我们致力于打造‘无边界的博物馆’,就是想把时间、空间放大,让不同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沉下心来,真正进入博物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