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9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锚定航向聚力前行 擦亮“品位锦江”名片

——成都市锦江区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一)

今年1月,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正式公布,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春熙路入围。这是继锦江区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春熙路大慈坊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后,该区再一次摘获的国家级“金字招牌”,为其争创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增添了底气。

近年来,锦江区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契机,依托“老城区”“老景区”“老街区”特质,遵循“城区即景区、旅游亦生活”发展理念,创新文旅业态,做强文旅消费,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塑造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精品都市旅游全新发展道路,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贡献了锦江力量。

文化旅游资源富集

创建“名县”底气十足

“濯锦之江,源远流长”。作为成都主城区之一的锦江区自古人文荟萃、底蕴厚重。李白、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震旦第一丛林”大慈寺在唐代就已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学术交流的中心,相传玄奘大师曾在此汲养学识、智慧与勇气,并启程西行。“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遗址,被誉为中国酒文化的一部无字史书。北宋年间,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如今的东大街金融街诞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锦江区全域内分布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拥有三圣花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鹭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井坊博物馆国家工业遗产等国家级旅游品牌23个,先后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

舌尖体验是游客对一座城市直观的感受,这在锦江区体现得尤为明显。除了常见的麻辣火锅、盖碗茶等,龙抄手、钟水饺、夫妻肺片、盘飧市等传统名小吃更是令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锦江区交通优势突出。蜀都大道、新华大道、滨江大道等与成都一、二、三环路形成纵横交错的城市干道网络,成都东客站的部分区间位于境内,地铁2、4、6、7号线和在建的13号线过境,市民、游客更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前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以及成都各大汽车站和火车站。

在这场愈发激烈的“天府旅游名县”评选竞赛中,锦江区具有问鼎争雄的底气和实力。

机制政策多维保障

汇聚“名县”创建动能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锦江区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区的重点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体制机制创新、资金政策保障、广泛宣传动员、宣传推广强化等方面发力,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体制机制上,锦江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组长牵头,各街道、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并将创建工作纳入2022年区级目标考核体系,在全区上下掀起了“比先争优”创建高潮。

为净化市场环境,锦江区通过组建旅游警察队伍,成立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市场监管所,率先在成都中心城区形成“1+3+N”综合监管体系。截至目前,旅游法庭审理涉旅案件5起,旅游警察、市场监管所立案查处涉旅行政案件59起。

政策方面,锦江区坚持把都市文旅业作为全区“1+3+3”产业体系的特色产业来培育,先后出台了全域旅游实施意见、锦绣优才等人才政策4个,金融支持等专项政策7个,构建“1+4+7”政策保障体系;旅游审批等“仅跑一次”模式入选“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同时,锦江区还通过设立文旅专项资金,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推进创建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和群众基础。近年来,锦江区在线上大力开展创建宣传工作的同时,还在全区各景区(点)、各文旅地标和大街小巷中设置创建宣传动员标语,并通过发放创建宣传手册等方式,营造“有声势、有数量、有质量”的全民创建氛围。

此外,锦江区还以“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承办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等重大国际交往活动,与国内外时尚前沿消费城市合作开展“艺术双城记”活动,策划开展“锦江艺术季”“安逸耍锦江”文旅促消费活动,积极参与各项重大文旅活动,持续放大锦江旅游的影响力。

对标对表持续提升

“幸福城区”愈发安逸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锦江区严格对标各项创建要求和细则,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提档、旅游服务提质、“厕所革命”和智慧旅游发展,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和舒适度。2017年以来,锦江区累计投入了18亿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更新上,锦江区构建无缝对接交通网络体系,开设景区直通车、夜间旅游观光巴士,高品质打造绿道体系207公里,将城区景区重要节点串联成线、连线成网,并对全域导览等旅游标识进行了科学完备的统一标配,持续提升打造游客中心、文旅服务站等配套设施。

其间,锦江区还大力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新改建小游园、微绿地58处,绿化覆盖率升至47.04%。打造景区、交通、气象、医疗等全域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景区WIFI全覆盖。

百米内实现如厕、4分钟实现如厕、推进共享厕所……近年来,锦江区把“厕所革命”作为创建中的要点来抓,持续扩大旅游厕所建设数量,提升厕所建设等级,提高厕所智慧化和管理维护能力。截至目前,锦江区已有329座各类公共厕所,其中11个厕所被评为3A级旅游厕所,公厕密度达到7.83座/平方千米。锦江区“旅游‘厕所革命’提升工程”入选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在公共服务提质上,锦江区通过整合旅游、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力量,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监管,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同时,锦江区还通过常态化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等工作,夯实自身旅游发展“软基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保障游客健康和游览安全至关重要。今年3月,成都市首个便民核酸采样方舱在春熙路南段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来往的市民、游客。“在逛街之余就可以完成核酸采样,太方便了。”游客张枚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当前,锦江区正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创则必成”的决心,铆足干劲、全力以赴创建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继而全面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高质量建设“品位锦江·幸福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陈俊成)

2022-05-19 ——成都市锦江区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一)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1304.html 1 锚定航向聚力前行 擦亮“品位锦江”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