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培元
谁也没料到,杭州西湖断桥边的几株柳树如此牵动人心。据《钱江晚报》报道,近期西湖边景观提升改造,市民突然发现柳树不见了,悄然被替换成月季。有关方面回应是移走7株“病柳”,已于5月12日晚连夜补植。景区管委会表示,将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存在的履职不力、失职失责问题深入调查,依规依纪依法追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没有哪个湖泊像西湖这样充满诗意。提及西湖,人们头脑中马上会浮现出雷峰夕照、白娘子断桥故事、湖光山色下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等画面。柳树与西湖相依相偎,化为千古诗意,融入脉脉乡愁,成为当地人情感记忆和血脉灵魂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难怪人们听闻几株柳树失踪而色变,此中深情亦是感人。
城市需要改造,景观亦需提升,但绝不能简单化地拆拆建建、拔树种花,而是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传统与文脉气脉,充分挖掘和彰显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时代特色。对老建筑老街区老宅子真正做到心存敬畏,对名胜古迹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格外珍惜爱护。特别是对待西湖这样的世界级优秀文化和自然遗产,改造提升时更要慎之又慎,应邀请文物专家、文化学者予以充分论证,同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在凝聚共识中形成文物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强大合力。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要小瞧了几棵树、几片瓦在老百姓心灵深处的位置,它们往往负载着满满的乡愁,成为童年记忆、城市记忆、时代记忆、历史记忆的化身,总在不经意中轻轻拨弄着无数人的柔软心弦。毫无商量就移走几株“西湖柳”,就相当于突然拔掉公众乡愁之根、情感寄托之根,失去杨柳依依景象的西湖亦会使很多诗情画意褪色乃至凋零,变得无枝可栖、无“柳”可依。为此群众不答应不接受、不高兴不满意,纷纷跑到网络留言区要求把移走的柳树补种回来,这不只是给西湖景区管理者上了一课,对其他地方来说也是一堂生动的公开课。
西湖景区有关方面已着手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和追责。柳树无言,燕莺呢喃,一池碧水润泽着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几株“西湖柳”的故事有了好的结局,但愿此类事情再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