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英文 高越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承德市确定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承德建设重点旅游城市有哪些基础和优势?承德距离重点旅游城市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承德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推动重点旅游城市建设?针对这些问题,河北省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唐秋华逐一进行解答。
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承德确定为重点旅游城市,请问您怎么看?承德建设重点旅游城市具有哪些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唐秋华: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是历史文化名城。将承德列入重点旅游城市序列,充分彰显了国家对承德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承德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近年来,承德聚焦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坚定不移把文旅康养体育产业作为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究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地理区位优。承德处于环首都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区域,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连接首都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内蒙古能源基地的重要节点。同时,承德城际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第二,资源禀赋高。承德地处自然文化地理过渡带,气候类型多样、地貌类型多样、物种类型多样、民族文化多元,拥有“冰雪、温泉、森林、草原、奇峰、怪石、峡谷、溶洞、湿地、花海”等特色自然景观。全市民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如丰宁满族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三,产业基础好。承德市是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52处;现有民宿(含乡村酒店、农家乐)2153家。双桥区、滦平县获批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且已启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鼎盛文化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第四,市场潜力大。承德拥有京津冀“1小时生活圈”休闲度假市场、避暑康养市场,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大众旅游市场。
问:您认为,目前,承德市离重点旅游城市目标还有哪些差距,或者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唐秋华:当前,承德市旅游业正处在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对标精准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要求,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
首先,旅游产品精准化不够,总体上较为粗放。产品高端化升级、精品化提升距离国内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建设上还有差距,“门票经济”较为突出,旅游布局优化有待提升,市域内各类资源承载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发掘不到位,项目层级不高,挖掘旅游资源存在短板,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其次,体制机制管理不畅,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与国际旅游城市相符合的全新区域管理体制机制、治理体系尚未建立。乡村旅游民宿缺乏更细致的管理和规范,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管理、城乡空间规划管控机制滞后。
最后,基础设施底子较差,旅游城市功能不强。与旅游城市匹配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全市缺少大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旺季存在“停车难”问题,交通主干道、景区连接线容易产生行车拥堵。此外,全市旅游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
问:“十四五”时期,承德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努力推动重点旅游城市建设?
唐秋华:“十四五”时期,承德将以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视察承德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以“精准发展”为主线,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承德“三区两城”城市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国家规划,以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视角规划承德旅游发展。做足创意创新大文章,下好深化改革先手棋,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分阶段、分步骤建设好全国重点旅游城市。
具体而言,我们将高水平编制《承德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聚焦“精准旅游”,突出县域特色,注重错位互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开发独特资源,培育发展新业态;依托承德老城城市更新、双滦新区功能提升、滦河新城规划建设,构建吸引国内外次游客旅游“主极核”,带动承德城市旅游国际化提升和转型升级,走出承德城市旅游“一古一新”国际化品质发展之路;推动承德文化和旅游产业升级,不断完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旅游集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