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冬雪 本报记者 刘玉萍
近期,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在吉林扩散,看似静态的街头巷尾,处处都有无声的战斗。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党员干部就地下沉社区,用实际行动筑起抗疫“红色防线”。截至4月11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立党员突击队9支,选派党员突击队68人,成立临时党支部5个,设立党员先锋岗10个,累计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6322人次。正是在包括文旅系统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4月14日,吉林省各市州均实现了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目标。
临危受命 守护平安
“咱们早一点卸完,就能早一点把菜送到居民手上……”4月10日晚上9点,在厚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包裹下,“全副武装”的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一级主任科员王少亮正与社区工作人员装卸蔬菜包到小区卡点,直到晚上11点才全部发放到居民手中,这是他重回疫情防控“战场”的第5天。
疫情“来势汹汹”,3月19日,王少亮主动到居住地所在的长春市绿园区春城街道景阳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工作,连续3天到社区进行全员核酸秩序维护,每天他都提前30分钟到社区进行环境消杀。“我想早点完成消毒,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王少亮说。
志愿工作期间,王少亮曾作为次密切接触者短暂居家隔离数日,但他依然心系战“疫”一线。4月5日,生产资料宿舍小区临时党支部成立,王少亮被任命为第一书记,全面负责统筹小区防疫工作,并在隔离解除后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生产资料宿舍小区没有省直和市直下沉的机关干部,也没有志愿者。临时党支部虽然有3名党员,但其中两名党员因故不能参与防疫现场服务,社区网格长也因确诊居家监测。王少亮毅然承担起整个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我们虽是临时党支部,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关键时刻更要充分发挥出主心骨作用。”王少亮说。
教书为师 战“疫”为士
4月12日上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吉林省直文化系统幼儿园)教学主任何宏,带领通化市辉南县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进行上门核酸检测。“您好,我们上门来给您做核酸了,不要紧张。”
自3月21日开始,何宏在承担单位网络教学任务的同时,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在长春市绿园区春城街道红旗社区政府集资楼临时党支部成立后,何宏被任命为第一书记。
小区人手不足,在担任第一书记的同时,何宏还兼顾着志愿者“角色”,每次参与核酸检测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减少感染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她不吃饭、不喝水,一站就是一天,先后带领志愿者在所属社区协助完成15次核酸检测,分装发放4000多份试剂盒。
每天数次往返七八层的老集资楼,进入楼道后面罩眼镜起雾、视线模糊,几次摔倒在楼梯上,何宏仍坚持协助社区完成入户流调、为独居老人配送物资等工作。“摔的时候顾不上疼不疼,只想着赶紧爬起来继续工作。”何宏说道。
长时间的工作,让何宏每天晚上回到家后腰酸腿肿、双手煞白,脸上也全是勒痕,但是她从不叫苦叫累,第二天仍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在倍感荣幸的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我将身体力行,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时刻牢记党员的使命和责任,干好事、干实事、不松劲、不懈怠。”这既是何宏的誓言,也是所有疫情防控一线党员的心声。
封控区域 “疫”线担当
“铛铛铛,请您戴好口罩,我们上门做核酸啦。”4月11日,在连续爬了4层楼梯后,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冰雪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迟国庆跑出了汗。这是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青云社区“著名”的封控楼——1268号楼,迟国庆正与医护人员一同进行上门核酸检测。
这是迟国庆下沉到青云社区参与防疫工作的第6天。他负责小区重点人员扫码、巡逻巡查居民管控、发放核酸抗原试剂盒等工作。“我们每天都要反反复复检查,确保安全。”迟国庆说。
随着午后气温快速上升,迟国庆的眼镜和面屏开始蒙上雾气,逐渐在面屏上凝结成“溪流”。当最后一位居民检测完毕,已经是一个半小时后。迟国庆坦言,由于防护服厚重,长时间的闷热状态是严峻的考验。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衣从早到晚、来来回回,一天下来,里面的衣服都打湿了。
“我没有感受到危险、风险,记忆最深的是眼镜、面屏朦胧的雾气、检测小组成员沉闷的呼吸,还有浓烈的酒精和84消毒液气味。”迟国庆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在危难之时体现自己的担当,他坚信一定会取得抗击新冠疫情的全面胜利,“长春定复往常春。”
在抗疫一线,还有不少文旅人在挥洒汗水运送物资,做群众的贴心“社区管家”。4月11日上午9点半,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二级主任科员周成武与其他志愿者集合,将试剂盒整整齐齐地分装好,挨家挨户发放。
早在3月24日,周成武就曾支援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承担核酸检测、敲门行动、发放检测盒、协助社区搬运物资等任务。3月29日开始,周成武就地下沉至所居住的亚泰樱花苑小区做志愿服务,为2000户居民维护核酸秩序5次,搬运并上门发放物资4次,发放试剂盒6次。对他来说,核酸试剂盒发放工作已经成为“日常”。全楼246份试剂盒发放完毕,周成武的“大白服”里闷了一身汗。“我们累一点没有关系,最大希望是小区的所有居民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周成武说道。
随后,周成武又迎来了新的任务——发放蔬菜包。车辆进不了小区,他们需要将940份蔬菜包从运输车上搬运下来,搬运一段路程,放置在卡点,再发放给居民。
4月11日中午,天空开始下雨。持续搬运了一个多小时后,每位志愿者都已汗流浃背。防护服不透气,里面的衣服也早已湿透了粘在身上。防护面罩上混杂着雨水和汗水雾蒙蒙一片,鞋子也被积水泡透,走起路来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
周成武来不及顾及这些,因为取菜的居民早已经排队等候。临近傍晚,气温非常低,防护服贴在身上又冷又湿,志愿者们的手和脚也麻木了起来。集中发放完毕之后,周成武又开始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菜。此时,他已经连续奋战了5个小时。“当把暖心菜送到居民手里,听到一声声感谢的时候,所有劳累都烟消云散了,他们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周成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