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殿才
清明,又到了采摘野菜的时候。
如今,随着民宿、农家乐的兴起,城里人的足迹早已遍及乡野。人们在追求乡土美味的同时,对大地上生长的野菜也越来越喜爱。
今天我要说的野菜,单指那些乡村田野上可以采食的野草,而那些树梢头、水面上生长的,如秋之桂花、春之槐花、山栀子花、香椿芽、莼菜等,则不在讨论之列。
自古以来,“草”与“菜”之间并没有天然鸿沟。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人们发现了很多有用的野草,有些入了药,有些被驯化成农人栽种的菜蔬,有些则成为野菜,最典型的就数野山芹、野水芹、野茭白等。
生活中,人们念兹在兹的野菜,多在春天采摘。经过冬的酝酿、雪的孕育,春雨润万物,于是,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在“吹面不寒杨柳风”“草色遥看近却无”之时,人们便能喜滋滋地采摘荠菜,或包饺子,或炸春卷;随后是野小蒜,做成米饼,或煎或炸,都很美味;马兰头紧跟而来,一丛丛、一簇簇,在畦头田畻上势众量大,刈回家,洗净焯水,凉拌最佳。
除了上面提及的荠菜、野小蒜、马兰头外,春天可采的野菜还有蒲公英、蘑盘头、红花草、艾叶尖等。入夏后,则有马齿苋、苦苣菜、竹叶菜等。秋季天高气爽,万物凋零,地上可采食之野菜已不多见。
有些野菜,只要温度和湿度适宜,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摘,比如蒲公英,从春到夏至秋,一茬又一茬。也有一些野菜,对地域比较挑剔甚至苛刻,比如只适于南方生长的,过了长江或过了黄河,就难觅踪迹。再往大处说,有些野菜只适合中国或东亚,到北美北欧或南非,就长不了,也找不到,这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野菜是植物,不似飞禽可以当候鸟,所以野菜之鲜,乃听命于天候地宜时令之鲜。
海南民间尤喜食野菜。据说海口有一家专司野菜的餐馆,其野菜菜品竟达200多种,有些可鲜食,有些需特殊加工,还有些要等晒干、烘干后重新泡发烹制,十分讲究。
野菜难寻,比野菜更难寻的其实是乡愁。小时候遍地可见的一些野菜,如今却很难找到了,农药厉害,除草剂更是了得,而可食的野菜在所有草中,恰恰又是最脆弱的。所以,当我们有机会品尝野菜、大饱口福之时,一定别忘了心存敬畏、心怀感激,要无比珍视大自然的厚爱和馈赠,让山河无恙、大地净美,让唇齿间的美味记忆伴着乡愁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