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30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广西百色乐业:

“壮族纺织”织出乐业幸福花

□ 孟萍

在广西西北部的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磨里村,许多人家都传出织机的声响,家家户户的妇女们在织机前忙碌着,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织进一寸寸土布中。近年来,乐业壮族纺织这项非遗技艺成为壮乡妇女重要的“副业”、增收致富的好帮手,非遗工坊成为乐业县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传统技艺重受关注

磨里村位于乐业县秀丽的布柳河畔,是一个壮族风情十分浓郁的村子。磨里村的壮族妇女自古就有农忙种田,农闲纺纱织布、制作壮族传统服装的传统,纺织技术有400多年历史。乐业壮族纺织于2016年列入广西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乐业壮族纺织技艺以“织”为特点,有染、蜡、蒸、捶等工序,织出的布以黑、蓝、白为主要颜色。壮族传统纺织机有两个脚踏板织机和四个脚踏板织机之分,前者能纺出“萨发”纹、“歪随”纹,形成凹凸立体的效果;后者能按照花纹图案所需的规则织出不同的图案,手工精美、花纹别致。

2015年以前,磨里村里的年轻一辈觉得传统纺织技艺较为复杂繁琐,成本高、效率低,市场需求又少,不但不愿学习壮族纺织技艺,甚至不愿穿民间手工制作出来的布料,嫌太过土气。掌握纺织技艺的老人相继离世,健在的也年岁已高不能再纺织,乐业壮族纺织日渐式微。

自2015年起,乐业县每年在磨里村举办卜隆古歌文化旅游节,其间展示壮族卜隆土布的制作技艺及壮族服饰,引得游客纷纷购买。于是,村里的妇女们又开始织起布来。特别是近年来,非遗技艺的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磨里村的传统纺织在市场中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阔。

非遗传人带头致富

今年50多岁的罗美烈是磨里村织布妇女中的佼佼者。她是磨里村土生土长的壮族卜隆支系后代,从12岁就跟随母亲学习壮族土布纺织技艺,18岁时就学会了壮族纺织的各种技巧。靠着从小养成的深厚功底,她织出来的布图案精美,色彩搭配得当,深受人们喜爱。

走进罗美烈的家,屋里挂满了一件件由她亲手缝制的壮族民族服装,还有高山汉族的,男女装都有,款式都很漂亮,布料的手感也非常好,领口和袖口的漂亮花纹分手工织的和机器绣的,手工织的明显质感好很多,机织的花色更艳丽。

2017年11月,罗美烈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业壮族纺织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并通过壮族土布纺织和土布服装制作销售过上了小康生活。

为了更好地传承乐业壮族纺织技艺,乐业县投资20多万元在磨里村建立了壮族纺织技艺传习基地,还帮助罗美烈在县城的旅游步行街开了一家壮族服饰店,由于布料独特,工艺不凡,服饰深受消费者青睐,她家也因此成为“脱贫致富示范户”。

自己富裕了,罗美烈还惦记着村里的姐妹们。“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罗美烈说。

她利用自己家里的两台织布机和一台缝纫机为邻居和附近村寨贫困中青年妇女举办免费培训。在她的带动下,磨里村50多户贫困妇女通过纺织土布、制作壮族服装以及壮族被芯、背带、门帘、窗帘、蚊帐等摆脱贫困。此外,她还义务管理磨里村壮族纺织技艺传习基地,担任讲解员接待参观者。

2019年11月,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乐业县政府共同在磨里村成立乐业县壮族纺织扶贫工作坊。在罗美烈的带领下,磨里村通过“非遗+扶贫工作坊”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如今,每年靠纺线织布和销售,可以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全村464户2270人,从事壮族纺织的有427户2045人,靠纺织每人每天平均可收入50元,纺织户每年靠纺织可以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磨里村的扶贫工作坊举办了壮族纺织“非遗+扶贫”培训班、培养非遗文化产业示范户,还帮助壮族非遗传承人开办壮族非遗产品实体店8家。

壮族纺织成为磨里村妇女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涌现出一批脱贫的典型。52岁的汤氏找,2021年通过纺线织布售卖月收入1850元,加上其他收入,家庭年收入24189元,人均纯收入8063元;53岁的韦凤艳通过纺线织布售卖月收入1750元,加上其他收入,家庭年收入32232元,人均纯收入8058元;51岁的黄氏燕通过纺线织布售卖月收入1780元,加上其他收入,家庭年收入32144元,人均纯收入8046元。她们的家庭都已稳定实现脱贫。

示范带动效果加成

如今,壮族纺织不只是在磨里村遍地开花。乐业县妇联主席龚艳清介绍,在罗美烈的带领下,现在乐业搞传统纺织的妇女越来越多,壮族纺织产品种类繁多,在市场上很畅销。随着乐业—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小镇的规划建设,乐业壮族纺织产品今后销售前景非常可观。

乐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非遗特色产业助推乡村发展。从2008年起,乐业县每年都举办一届旅游手工艺品比赛,评比出创意奖和巧手奖,这对保护传承壮族纺织技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乐业壮族纺织发展正从磨里村扩展到全县。2021年,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申请深圳市对口帮扶资金200万元,重点发展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壮族纺织技艺,形成覆盖全县的乡村农文旅振兴项目。

该项目实施以来,当地购买了壮族织布机、缝纫机等设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组织开展特色文旅活动,引导当地群众制作非遗文创产品。据统计,目前共研发有服装、挎包、帽子等十几种非遗文创产品。

2021年11月,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乐业举办两期“深百共建乐业县乡村农文旅振兴项目乐业壮族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共有200名乐业各乡镇妇女接受了培训。

此外,百色市、乐业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还定期组织举办卜隆古歌节、唱灯戏、龙灯舞文化旅游节等非遗扶贫产品展销活动,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和营销力度;帮助村民搭建传统工艺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深化农文旅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县域乡村文化旅游振兴示范点。

罗美烈说:“壮族纺织帮助我们实现了脱贫致富,今后我们要继续传承好、发扬好乐业壮族纺织技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2-03-30 广西百色乐业: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0200.html 1 “壮族纺织”织出乐业幸福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