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玫
典藏阅览部作为国家图书馆最大的一线服务部门,承担着国家图书馆70%以上到馆读者的服务接待工作,年接待读者400余万人次,文献流通2500多万册次,在公益文化服务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女员工占到典阅部工作人员的70%以上,她们专业敬业、细心周到,让人倍感亲切温暖,已成为国家图书馆服务窗口的一道亮丽风景。2021年,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22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记者走访国图典阅部,探访这个光荣集体的日常工作和精神世界。
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
作为一个有着200多名员工的大部门的负责人,典藏阅览部主任李晓明这样看待她们的工作:“‘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对国图人而言,既是一种服务宗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做好文献保存保护,创造美好阅读空间,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每一位国图人孜孜以求的职业信念。”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文献典藏和阅览服务是我们部门的两项重要工作。”李晓明表示,文献典藏与保存保护作为国家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历来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石与保障。典藏阅览部作为国家图书馆最大的文献典藏部门,负责着自民国时期至今出版的中文图书、革命文献以及可追溯至晚清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图书馆收藏的国外机构出版的外文图书的保存保护与文献提供。
“通过翻阅相关文献,认真考证历史背景资料,开展专题文献整理和揭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我们相继整理出版了近代日本对华调查系列文献,如《国家图书馆馆藏兴亚院调查资料汇编》《馆藏满铁调查资料汇编》,加强抗战书目编制,整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新闻资料》等,为馆藏文献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典藏阅览部副主任郭传芹说。
让国图文献更好地服务社会,是李晓明和她的团队的不懈追求。为了充分提升国家图书馆复本文献的利用率,根据文献资源利用最大化和资产可追溯原则,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典藏阅览部精心谋划、谨慎论证,结合业界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于2020年底推出了“文献共享借阅”项目。
该项目重点支援中西部地区及边疆省份,将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与地方馆总分馆体系优势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全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了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全民共享在地方馆落地,进一步推动了全民阅读事业发展。
“目前,我们已与12家省级图书馆签署合作协议,完成140余万册件文献及书目数据配送。‘文献共享借阅’项目提升了文献的利用率,丰富了地方基层图书馆的藏书,有的读者在街区的图书室看到带有国图藏书印章的书,非常惊喜。国图文献惠及更多读者,我们特别欣慰。”李晓明表示。
温暖读者 关爱“夕阳”
李晓明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疫情暴发期间,国图推出外借逾期使用费减免政策。有些读者不了解政策,按惯例通过线上支付缴纳了逾期使用费。我们不能让守规矩的人吃亏。于是,典藏阅览部的工作人员一笔笔查找可享受减免政策却已经缴费的读者,并逐个打电话退款。”仅2021年就查找到4900多例,退款最多的数十元,最少的0.3元。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但国图的服务品质就体现在为读者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上。
“李主任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不能让守规矩的人吃亏’,也是她能带好团队的关键之一。” 典藏阅览部副主任陈慧娜说。
中文图书阅览区和中文图书外借区是国家图书馆到馆读者最为集中的两个区域。2021年,为了便利读者,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典藏阅览部全力推进中文图书阅览外借的服务合并工作。重新调整后的中文阅览外借区,可供外借文献量约35万册件。借阅一站式服务,省去了读者在阅览区和外借区之间的奔波。
为了不影响读者阅读,在李晓明的带领下,中文图书阅览组、中文图书外借组的全体组员加班加点,利用每天下班后和周一闭馆时间,积极调试设备、腾挪家具、调整在架文献结构、协调防疫物资和设备……短短一个月时间,馆区调整工作顺利完成。
“一些老读者对馆区调整后的借阅流程不了解,每每此时,总会有细心的馆员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或是直接将读者所需文献提至外借台,或是引领年长读者前往文献的所在区域。”李晓明介绍,女性一般在家里照顾老人多一些,而且通常沟通能力较强,会更了解老年读者的需求,所以国图为老年读者提供的服务很受老年人欢迎。
为丰富老年读者生活,自2011年起,典藏阅览部策划开展了老年读者公益培训、资源推荐、老年读书沙龙等15个系列的活动。推出老年读者服务品牌项目——“关爱夕阳”老年课堂,围绕“电脑直通车”“手机便利站”“光影空间”等8个主题、12个系列,开展了近300场培训。
数字资源服务组的王红波、王新是长年负责老年课堂的常驻讲师。为切实缓解新科技应用过程中老年读者面临的不适感,她们结合老年读者的实际需求,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使用方法。为了便于交流,还特意开设了微信群,确保读者的问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即使是下班后,甚至深夜,读者在群里的提问也可以得到迅速的反馈和解答。
“后来,为了让‘小王老师’们休息好,老年读者主动约定:群里所有的问题,不能超过晚上10点发送。读者的这份关爱,让这个集体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受感动,这种爱和温暖的相互给予,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职业信念。”陈慧娜说。
滋养童心 助力成长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李晓明和她的团队花费了很多心血。
国图少儿馆作为典藏阅览部下辖科组之一,是国家图书馆唯一一个面向未成年人提供到馆阅览服务的区域。自2010年创建以来,国图少儿馆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的平台和人才优势,通过开展系列全国性活动和项目,对各界儿童阅读资源加以整合,发挥了业界引领和示范作用。
针对国内少儿馆业界缺乏必要的馆藏文献入藏指导书目的状况,国图少儿馆联合业界专家研制《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基本藏书目录》。在系统梳理1949年以来出版的少儿读物的基础上,根据分级分类、可供可购、平衡兼顾原则,整理出一万余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文献目录。2013年,该书目成为国内各地区少年儿童馆评估定级的重要参考指标。
“发挥每位员工的特长,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是一个部门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少儿馆的员工都是年轻妈妈,她们更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特点,知道怎么为孩子找书、怎么引导孩子阅读。”李晓明说,她们分享自己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亲测有效的成功经验,为少儿馆的工作出谋划策,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
据介绍,国图少儿馆先后联合业界研制推出了《绘本润童心》《绘本100》《无字书导赏》等专题书目;策划组织了“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全国图书馆员绘本高级研修班”“中国儿童阅读发展论坛”等项目,引领推动了全国少年儿童阅读服务。
同时,国图少儿馆积极发挥少年儿童服务主阵地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儿童阅读推广渠道。通过开展“文津少儿讲坛”“阅读推广进校园”等项目,激发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提升未成年人到馆阅读体验;通过开展“少年馆员培养计划”“小小讲解员”等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服务意识;积极发挥图书馆文化公益职能,通过联合业界开展“弱势儿童知识援助计划”等公益项目,倡导社会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国图典阅人正在通过日常的点滴服务向人们传递着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