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仲蔚
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一提到杨海春,大家都知道他是“土族花儿王子”,是保护传承土族民俗文化的“杨阿吾”(“阿吾”,土族语意为“哥哥”)。
杨海春是互助县土族纳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顿文旅”)文化产业部主任。身为汉族人的他精通土族语和土族民俗,是土族花儿传承人。十多年来,他致力于土族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用实际行动描绘了土乡文旅人的形象。
多年来,杨海春坚持“弘扬土族民俗文化,展现土族迷人风情”的宗旨,充分发挥互助土族花儿之乡优势,精心钻研,多方探索,开展花儿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入纳顿文旅后,他积极牵头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乡村旅游”模式,发挥互助青稞酒生产基地优势,挖掘青稞酒千年古酒文化和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揭开了酩馏青稞酒古法酿造工艺、土族花儿、土族服饰、土族婚礼、土族轮子秋等非遗的神秘面纱,让更多人了解土族民俗文化。
为保护和传承土族非遗,杨海春带领当地群众创造性推出“纳顿积福制”特色经营管理模式,打造企业品牌,将“经营文化、经营智慧、经营诚信、经营人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之中,通过“积分”对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学习提升、创新创意、经营业绩等进行量化考核,挂钩员工的工资、福利、奖金、学习培训、职务晋升等,实现了员工由被动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化,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同时,杨海春积极促进当地农村就业创业,推动精准扶贫和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借助当地农副产品优势,采取“公司+能人+农户”形式,建立了“南门峡天然牧场牛羊养殖、种植食材供应合作基地”“盘绣妈妈制造手工艺品制作展示基地”。通过开发当地盛产的青稞、土豆、八眉猪、油菜籽等土特产品,形成以青稞酒为主打产品,带动农户发展种养加工业的扶贫产业链。同时,通过农副产品进景区销售等方式,切实发挥全域旅游集散地作用,带动周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纳顿文旅及下属企业每年解决农村就业人员200人以上,其中贫困户30人以上。